唐朝天宝年间的安史之乱到底对唐朝有什么深远影响?
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至763年2月17)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治权的内战,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因为发起反唐叛乱的指挥官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因此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1]
又由于其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也称天宝之乱。
开元后期,由于安定繁荣的子已久,唐玄宗逐渐丧失了以前那种励精图治的精神。改元天宝后,他纵情享乐,宠爱杨贵妃,信任宦官高力士,把朝政全交给宰相李林甫处理。李林甫对玄宗事事逢迎,私下却利用职权,专横断。林甫死后,杨贵妃的堂兄杨国忠继任宰相,更是排斥异己,贪污受贿,使益败坏。加上当时土地兼并剧烈,贫富悬殊严重,、经济、渐呈衰败之象。
安史之乱是指安禄山、史思明起兵反对唐朝的一次叛乱。
唐朝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初九(755年12月16),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节度使的安禄山趁唐朝内部空虚,联合同罗、奚、契丹、室韦、突厥等民族组成共15万士兵,号称20万,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当时国家承平久,民不知战,河北州县立即望风瓦解,当地县令或逃或降。天宝十五年占领长安、洛阳,进入安史之乱的最高峰。
安禄山——唐朝三镇节度使、安史之乱祸首
安禄山本姓康,名阿荦山(一作轧荦山),即战斗的意思。姓氏本应读作,母亲阿史德氏为突厥族女巫,安禄山年幼时父亲就死了,一直随母亲住在突厥族里。后来嫁给了突厥将军安波注的哥哥安延偃,安禄山也就冒姓安氏,名叫禄山。他在30岁前一直混迹在边疆地区,是一个很不安分的商人。
30岁那年步入军旅,在不到4年的时间就做到平卢将军。天宝元年(741)正月初一,他刚刚40岁时,一跃成为驻守边疆的藩镇安禄山家乡朝阳古城一级的最高军事帅——平卢军节度使。在此后的十几年中,他飞黄腾达,在唐朝严格按照任职年限资格任官的体制下,创造了和平年代边疆军帅仕途腾达的神话。天宝十载二月,也就是他49岁的时候,已是身兼三镇节度使,同时兼领平卢、河北转运使、管内度支、营田、采访处置使。从40岁到49岁,安禄山从一方节帅到身兼三镇,荣耀君宠达到顶峰。天宝十四年狡黠诈,骁勇战的他拥有重兵,以清君侧为由发动叛乱,使强大的大唐帝国开始走下坡路。叛乱后称帝,做了二年瞎眼皇帝,被其子。安禄山长得痴肥,眼盲后,长期心腹小宦官为其穿衣。因其宠爱幼子,长子安庆绪见安禄山对自己不加宠幸,心中怨愤,使安禄山宠幸的宦官在替安穿衣时,以刀刺其腹而死。
史思明——唐安史之乱的祸首之一
史思明,宁夷州人,原姓阿史那,名崒干,因战功唐玄宗李隆基赐名思明。史思明少年时与安禄山一起在营州柳城(今辽宁省朝阳)长大。成年以后,二人仍然保持着友好的关系。不久,二人同时被唐封为捉生将。以后史思明又得到了再次提升,担任了大将军职务。史思明骁勇战,胸怀才略,因此多次建立战功,非常受玄宗赏识。有一次,玄宗召见他,亲自赐座,并与之亲切交谈,对他的军事才能大为称赞。玄宗问他多大年龄,史思明回答说:“已经40岁了。”玄宗拍着他的背说:“你好好地努力吧,后一定会显贵的。”
唐代经历唐太宗“贞观之治”、唐高宗“永徽之治”、武则天的“治宏贞观,政启开元”及唐玄宗的“开元盛世”后,国势大增,文治武功在唐玄宗开元年间达至鼎盛状态。安史之乱发生后,对中国后世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唐朝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初九(公元755年12月16),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节度使的安禄山趁唐朝内部
空虚,联合同罗、奚、契丹、室韦、突厥等民族组成共15万士兵,号称20万,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当时国家长久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民疏于战,河北州县立即望风瓦解,当地县令或逃或降。安禄山从范阳起兵,长驱直入,至十二月十三攻占东都洛阳,仅用了三十五天时间。在这短短的时间内,就控制了河北大部郡县,河南部分郡县也望风归降。
唐玄宗于同年十一月十四得知了安禄山反叛的消息,相当震怒。他立即任命安西节度使封常清兼任范阳、平卢节度使,准备防守,接着任命他的第六皇子荣王李琬为元帅、右金吾大将军高仙芝为副元帅。
唐玄宗于六月十三凌晨逃离长安,到了马嵬坡(今陕西兴平市西北23里)途中将士饥疲,六军不发,龙武
大将军陈玄礼请杨国忠父子和杨贵妃。杨国忠被乱刀砍死,玄宗命令高力士缢死杨贵妃。后兵分二路,玄宗入蜀。天宝十五年安禄山占领长安、洛阳,进入安史之乱的最高峰。
安史之乱的影响,安史之乱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
第一,战乱使遭到了一次浩劫。几乎包括整个黄河中下游,一片荒凉;
第二,他使唐王朝转盛而衰,此后实际上一的中央王朝已经没有能力再控制地方,北方藩镇割据仍然是分严重,各自为政,后来这种状况遍及到了全国地。各地方甚至骄横称王称帝,与唐王朝分庭抗礼,直到把唐王朝耗死,这种现象没有停止;
第三,阶级压迫和治阶级的压榨导致农民和地方阶级的矛盾加剧,最后使得农民,形成唐朝农民的高潮。安史之乱以后,国家掌握的户口大量减少,却把负担强加在犹在户籍上的农民,唐宪宗元和年间,江南八道一百四十万户农民,要负担唐朝八十三万军队的全部粮饷,在方镇治下的人民,也遭受着同样的剥削,民不聊生,这些虽然很快就被下去了,但更加削弱了唐朝的力量;第四,经过安史之乱,唐王朝也失去了对周边地区少数民族的控制,唐王朝从此内忧外患,朝不保夕,不断走向衰落。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