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当初为什么不攻打印度 得不偿失,况且也不值得下手
今天为什么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元朝和印度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元朝根本没有去攻打过印度,何来攻没攻下印度?即便在成吉思汗时期,如果告诉你,是因为一个童话故事,你信么?
成吉思汗的大军打到印度河的时候,突然发现河水像煮开额一样沸腾,从河里冒出一个巨大的怪物,任是弓箭都也射不透,还发出人声“汝主早还”。经通古博今的耶律楚材翻译过来,这个怪物叫甪端,是上天派来警告成吉思汗为了保全性命尽早回家的,于是成吉思汗便顺应天意回去了,回去了。
虽然炒米也不信,但是这是白纸黑字记载在《元史·耶律楚材列传》里面的内容。
的确成吉思汗时期的蒙古能征善战,它仅凭借着100多万的人口和10多万人的军队,可谓横扫亚欧。在几十年时间里,先后打败了拥有千万级人口及百万级大军的宋、辽、金、夏、花剌子模,一路打到欧洲。
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凭借的是其强大的快反部队蒙古铁骑,蒙古铁骑除了拥有者快速化进攻的反应能力,还有强大的环境适应能力。蒙古军队“出入只饮马乳,或宰羊为粮”,这几意味着这支10万之众的核心军事力量,在作战中,只需要马匹和畜群来补充给养,而无需大规模的辎重后勤保障力量。这就能够将其快速反应的战斗力发挥到极限,这在中古世纪,是世界上其他任何一个国家的军队都无法实现的军事能力。
这样的军队看起来是无法战胜的,但是他同样也存在着两个先天性的bug。那就是怕水,怕热。
生活在蒙古高原和西伯利亚高寒地带的蒙古人,最喜欢的屙屎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和秋风送爽的气候。然而当他们看到一望无际的大海的时候,依靠的只能是后来被征服国家的队伍进行二次征服,自己则只能望而兴叹。到了南亚次大陆,另一个让他们无了奈何的现实,再一次在他们面前筑成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高墙。那就是印度夏天平均40度以上的高温。湿热的环境之下,曾经骁勇无比的蒙古铁骑气喘神疲、汗流不止、疫病流行,而无药可愈。
然而这还不是最可怕的。当蒙古军队追击花剌子模的末代国君扎兰丁时,一直攻到印度河北岸,在这个地方最终却步的主要原因,更可能是看到了他们此前从未见过的“怪兽”,那就是大象。面对这个“怪物”,呼呼喘着粗气的蒙古战马始终不愿再往前踏足一步的时候,耶律楚材知道时机到了,该劝成吉思汗班师回朝了。否则这场战争就极有可能会由胜转败。
因为极有可能耶律楚材真的知道,公元3世纪,强大的孔雀王朝曾经派出500战象部队,帮助亚历山大大帝战胜马其顿王朝。
所以,面对这种毫无准备,不占优势的战争,作为谋士,他不得不提醒成吉思汗要慎重。而成吉思汗从来也不是一个莽撞的武人,他善于迂回,集中优势打敌人的薄弱环节。所以,以那种带有神话色彩的借口,给自己找到了最合适的台阶。
然而事实上,成吉思汗的这个决策应该说是相当英明的。
虽然在那个历史时期,印度从来就不算一个国家,在印度半岛上分裂着无数的邦,事实上只要做足准备,这是一块完全可以啃得下来的骨头。但是关键的是,成吉思汗本身只是为了斩草除根,彻底消灭花剌子模的,甚至也没有考虑过搂草打兔子,打下印度。而且成吉思汗的战线在此刻已经拉得很长很长了,还有很多后面扫尾平患的工作还没来得及做。如果一意再去攻打印度,很有可能得不偿失。
而当忽必烈建立大元帝国的时候,四大汗国互相攻讦,抢大汗位子还搞不过来,试问又有谁还想得起印度这么个热的要死的地方?
然而真正还记得当年“成吉思汗在印度河北岸退兵”的是大元帝分崩离析时候的帖木儿,也正是他打败象阵真正征服了印度。
虽然帖木儿也是一个蒙古人,但是他和成吉思汗是完全不同的蒙古人。他是一个突厥化的蒙古人,信奉伊斯兰教。他的祖先曾经是察合台汗国的大臣,所以极有可能先祖是被蒙古化的色目人,而非是蒙古人。总之,帖木儿的身份是蒙古人,但是行为举止语言习惯完全是一个突厥人。
帖木儿也是以反蒙古贵族的面目起兵的,甚至就是和蒙古人打仗,把自己打成了瘸子。
但是在其强大的军事和政治才能之下,一步步统一了察合台汗国,使得东西察合台汗国再次归于一统,并且征服了波斯、花拉子模、伊尔汗国和阿富汗,甚至北上进攻金帐汗国。但是就在关键时刻,发生了帖木儿的帝国发生了异族叛乱,这让帖木儿重新审视了他的民族政策,从而转变为亲蒙古的道路,甚至以成吉思汗的后裔自居。于是毅然决然地将枪头调转向南。
实际上当帖木儿攻打印度的时候,他的军队中真正的蒙古人已经很少了,代之而来的是中亚的很多各族伊斯兰部队为主。因而此刻的帖木儿大军已经早就不是成吉思汗的蒙古铁骑了。
虽然大明的历史上很少提到帖木儿,但实际上,帖木儿也不愧为一代战神,在中亚、西亚和南亚非常有影响力。在朱元璋问鼎中原的时候,帖木儿在中原以外的地方,差一丢丢就恢复了蒙古帝国的荣光,但实际上没有中原,蒙古帝国何来荣光?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