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石之路是否真的存在,它又是如何形成的?
对玉石之路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为什么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1976年,河南安阳发现了商朝妇好墓,出土了755件玉器,占随葬品总量的39.2%。另据西周《穆天子传》记载:公元前十世纪,周穆王由宗周出发西巡,直抵至“飞鸟之所解羽”的“西北大旷原”,东还时,周穆王“载玉万只”。
事实说明,早在商周时期,玉石已在中原受宠了,那么这么多玉石怎么流入的呢?
上图_ 殷墟妇好墓出土的“玉象”和“玉虎”
国器传世的玉石
古人云:“玉入其国则为国之重器,玉入其家则为传世之宝。”玉石在传统文化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古时候的礼制、宗教、文化、祭祀等宗法体系中具有非同寻常的地位。通常,玉石的来源有自产和输入两种途径。
自产的玉石有很多。据专家考证推测,周穆王西巡的终点应该是新疆和田。春秋时期的著作《管子·轻重乙》提出:“玉出禺氏旁山。”说明当时玉石来自于古月氏控制的甘肃和新疆地区。《史记·赵世家》也载:“代马胡犬不东下,昆山之玉不出。”表明玉石输入需要穿越异族,长途贩运。唐朝王翰的名篇《凉州词》中有“葡萄美酒夜光杯”,其中的夜光杯采用的是祁连山“酒泉玉”。李商隐在《锦瑟》中称“蓝田日暖玉生烟”,这里的玉说的是陕西蓝田玉。
输入的玉石品种同样很丰富。科学家对敦煌莫高窟中的魏、隋、唐、五代、宋、西夏等朝代22个洞窟进行取样化验,发现其中的蓝色颜料来自于阿富汗出产的青金石。另外,《旧唐书·天竺国传》提及用以切玉的金刚石、《辍耕录》中“亚姑”(阿拉伯语音译)盛产的红宝石以及定陵出土的祖母绿,均来自于中亚和西亚国家。
《山海经》记载了上百处产玉之地,大多数集中昆仑山地区。而和田玉最为著名,古称“昆山之玉”、“塞山之玉”、“钟山之玉”,内含透闪石、角闪石、阳起石等多矿物集合体,色泽温润光洁,质地坚硬细腻。由于和田玉数量稀少,自古以来就是帝王专属的御用之玉。
孔子认为:“君子比德于玉”,他将君子和玉石画上了等号。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提出:“玉,石之美者,有五德。”古人用玉石的“仁、义、智、勇、洁”作为标准,衡量人的品德。英国学者李约瑟曾说:“对玉的爱好,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特色之一。三千多年以来,玉的质地、形状和颜色一直启发着雕刻家、画家和诗人们的灵感。”随着寓德于玉的思想被全社会接受,形成了以玉石为中心的精神、物质、社会相融合的独特思想内涵。
上图_ 春秋战国玉瑗佩饰
玉石之路的形成
从经济学角度看,只要有购买力、购买欲望和购买者,就会产生市场。中原对和田玉的消费需求,自然而然产生了社会分工和商品交换,玉石市场随之诞生。1966年,日本宝石学家近山晶提出了“玉石之路”的观点。
《穆天子传》勾画了玉石之路的大致路线。周穆王西巡过程中,自陕西出发,经过豫、晋、内蒙、宁、甘、青和新等地后,
西行到达中亚细亚后东返。2002年,中科院对昆仑山脉的和田玉矿、白河玉矿和玉石运输路线进行实地勘察,沿途发现了大量玉石标本和古时候先民活动遗迹,这一发现证实了《穆天子传》的记载,为玉石之路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综合考古勘察和文献资料,有关专家认为玉石之路以和田为中心,分为两条路线。西线由喀布尔、伊斯法罕、巴格达等城市延伸到地中海沿岸,横穿中亚和西亚地区,西线对促进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起到了促进作用。
东线有南北两道。南线经塔里木盆地东端的鄯善国, 再顺昆仑山北麓向西进发, 抵达莎车,
此为南道。经南道向西可翻越葱岭抵达中亚的大月氏、安息。北线经车师前王庭,
顺天山南麓向西抵达疏勒。从北道向西越过葱岭后,可以抵达大宛、康居等国。南北两道在敦煌附近汇合,汉武帝在此设立了“玉门关”,成为西域和田玉进入中原的重要中转站,一直沿用至今。和田玉再经河西走廊,到达陕西,进而运抵长江中下游地区。
上图_ 河西走廊示意图
玉石之路的起始时间
纵观中国古时候玉器,各地都有取玉或制玉的历史。随着生产的显著发展,审美的不断提升,采玉的范围越来越大。距今6000年的仰韶文化遗址,发现了最早的和田玉。1979年,新疆罗布淖尔孔雀河下游古墓沟新石器时代的墓葬,出现了距今4000年的和田籽料。殷商时期的妇好墓出土的玉器,经鉴定大多来自于和田。同一墓葬中出土数量庞大的和田玉,说明当时本地原住民或外来商人长期通过玉石之路长途贩运和田玉,从中赚取巨额利润。
西汉张骞在玉石之路的指引下,到达西域各国,开辟了“丝绸之路”。尽管当时战乱不止,玉石之路的商业贸易从未间断。而汉朝也是和田玉输入中原的一个高峰。皇室贵胄生前死后使用了大量的和田玉。在长安及周围遗址、江苏徐州楚王墓、广东广州象岗南越王墓、河北满城刘胜夫妇墓等墓葬中,发掘出大量和田玉,说明它在上流社会风靡一时,反映玉石之路的交易频繁。
乌兹别克斯坦史料显示,该国至少在公元前2000年就出现了和田玉。古巴比伦、叙利亚、中亚细亚等国家和地区也发现了石器时代的和田玉,当地资料称:“皆当为于阗产物。”其实,玉石之路的西半段与丝绸之路基本吻合。
事实上,丝绸之路是从玉石之路的进阶版。常年奔波在这条路的商人,将单一的玉石发展为丝绸、玉石、香料、马匹等商品,东往西来,交易活跃。西汉时期,丝路的兴盛带动了新疆以玉器制作为代表的手工业进步。在汉武帝心中,输入的玉石价值远高于输出的丝绸,因此,将这条商路应该确切地称为“玉帛之路”。从西汉直至清朝,丝绸之路的主干道实际上就是玉石之路的东线南道拓展而成。这些证据足以证明,玉石之路不仅真实存在,而且比丝绸之路至少早3000年。
唐代诗人杜甫诗曰:“归随汉使千堆宝,少答朝王万匹罗。”元代诗人马祖常又云:“采玉河边青石子,收来东国易桑麻。”从中体现出以和田玉为载体的玉石之路是传统文化中的宝贵遗产。对它的研究,不能局限于和田玉,应该从文化、宗教、贸易等多个角度综合分析。总之,玉石之路是丝绸之路的先驱,代表了人类永不熄灭的探索精神。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