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之祸是什么?安史之乱是不是唐朝灭亡的主要原因?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今天为什么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白马之祸、安史之乱的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
“谁的梦向天阕,冷月边关。狼烟走牧笛来,不见大漠荒原。谁的爱让天下万方奏乐,金银散人心聚还看绿水青山。上下五千年,大梦无边,梦回大唐可看见遗留的诗篇……”。这首《贞观长歌》主题曲向我们描绘了一幅盛世长歌,但俗话说得好:“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再鼎盛的朝代终究难逃衰败、灭亡的那一天,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一段大唐的谢幕悲歌:白马之祸。
唐朝末年,朱温在打败晋王李克用后,外部的主要威胁被清除了。从此朱温开始了加紧夺权的步伐,并在称帝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公元902年,朱温秘密入关,打败凤翔节度使李茂贞,且从李茂贞手里抢到唐昭宗并迁都洛阳。随后,朱温又秘密刺杀唐昭宗,迎立唐哀宗为傀儡。他的这一系列所作所为引起唐朝旧臣的不满,与此同时朱温一方面培养心腹,另一方面肃清唐朝旧臣。白马之祸,就这样悄然上演了:
公元905年,朱温指使蒋玄晖缢杀唐昭宗子嗣并抛在尸池里。不久,朱温在亲信李振的鼓动下,在白马驿杀死兵部侍郎王赞、吏部尚书陆扆、左仆射裴枢等人。自此,唐朝的势力基本被扫除,整个大唐落在朱温手里。朱温进封为魏王加九锡。
纵观整个白马之祸,我们分析一下它能够发生的原因:
一、大唐的衰落
随着唐玄宗时期府兵制的没落,大唐的根基开始动摇。后来随着安史之乱的发生,节度使开始兴起,天子的权力衰落。再后来随着杨炎两税法的实行,均田制退出历史舞台。至此,皇帝的权力被慢慢架空,形同虚设。
这让朱温看到了架空大唐王朝的时机,于是他开始筹划并发动了白马之祸。
二、朱温等人的野心。
虽然唐哀宗当时仍然是名义的天子,但他已经与傀儡无二。与此同时,朱温、李茂贞等人虽然名义上仍然尊唐哀宗为天子,但他们的野心都开始慢慢暴露出来了。
与此同时,朱温先后击败李克用、朱茂贞等节度使,他的实力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时,他的野心不再满足于做一个权臣,而是有了称帝的野心。因而,朱温便开始扫除这挡在他面前的障碍。
三、唐朝旧臣的威胁。
虽然大唐实力已经大为衰弱,但唐朝的旧臣依然感恩大唐的恩泽。他们在朝中掌管着要职,但他们却依然心向着大唐,企图恢复大唐往日的辉煌与荣耀。
但对朱温来说,这群大唐旧臣俨然已经成为他称帝路上的“绊脚石”。同时,他也害怕这群旧臣里面出现像王允这么一个人物,让自己如董卓一样在阴沟里翻船。所以,对于朱温来说,不管为了自保还是为了称帝,这群大唐旧臣都不可忽视。
而白马之祸,不光对于整个大唐,更对于整个天下和历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大唐的谢幕悲歌。
白马之祸,标志着大唐已经彻底的名存实亡了。至此也标志着那个征战四夷、并吞八荒的盛世长歌彻底淹没在时光的记忆里,那个“宁作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荣耀时刻终究停留在历史的画卷里。
二、风起云涌的天下大势。
白马之祸后不久,朱温便称帝建立后梁。从此天下彻底进入节度使连年混战的时代,五代十国的乱世拉开序幕,天下也进入一个相互攻伐的时代。这一时代,造就的英雄,流血的却是百姓。
三、朱温的“多行不义必自毙”。
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王朝更迭如滔滔江水一般频繁。但朱温这么阴险、残忍的扫除唐朝旧车却是极其惨无人道的,而在整个历史中也是极其罕见的。或许由于朱温的多行不义,后梁仅仅存在十六年就被晋国所灭,这或许就是天理昭彰吧!
最后,我们来整体品味一下这段历史:或许朱温通过白马之祸为自己扫清了障碍,但他的一系列做法却弄得天怒人怨。朱温这一系列倒行逆施终将受到上天的责罚,因而朱温被儿子所杀不说,更在历史上留下千古骂名。他终究和倒行逆施的恶人一起将他们的罪行留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臭名昭著!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