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大二婚出嫁,丈夫死后自抚养

  在历史长河中,元稹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吗?接下来为什么小编为您讲解。

  唐代著名才子元稹风流一生,不过他老老在这个问题上运气他可就差些了。

  和一般男人较,元稹老元宽也算和风流沾点边儿,至少他名下有两个女人,第一个女人给他生养了三个之后死了,元稹老郑氏是他续娶的第二个女人。

  想当年,郑氏在老家凤翔县也算数得着的美人。她的老郑济在睦州当刺史,算是市长,所以郑家的地位在当地是不得了的。郑济通过从政博得了富足的生活,于是也想给女儿找个做官的老公。可年龄相当的看不出前途如何,年龄大些的又都娶了老婆,郑市长家的总不能给人家当小妾吧。

image.png

  郑二不是嫁不出去了非要嫁个二婚,而是赶巧了。当时,元宽正好刚丧了老婆重新回到单身贵族的队伍,并且已经混到了五品官,和郑氏的老级别差不多。再说了,人家在中央机关工作,提升的机会也多,二十来岁的姑娘当上厅局级干部的夫人,已经很抢眼了。于是,郑二就由老做主,成了元宽的第二任老婆。

  虽然从小向往过大都市生活,但是这种方式走进京城,郑二并没有感到欣喜快乐,因为一进元家门,她就当上了后。后并不好当,好在几个孩子都不小了,有自理能力,而且他们姥姥家也经常接济管教他们。郑二嫁给元宽后也生了个,就是元稹,元宽最小的孩子。

  在平平淡淡的幸福中,子一天天过去,元宽在工作岗位上爱岗敬业,已经有望从厅局级提升副部级,然而就在这时,他突然得了一场重病死了。家里的经济来源一旦断绝,子就没保障了。那年,小元稹才八岁。

  郑二是个官二代加富二代,从小没吃过多少苦,古时候有很多寡妇纺线织布摆小摊儿供养读书,郑二不会纺线织布,也不知道怎样摆小摊。怎么办?办法倒是有一个,那就是回凤翔县娘家。

  其实,唐朝那个时代,女人对三从四德不是太讲究,离婚改嫁算不得什么大事,郑二完全可以带着改嫁而重新获得幸福生活,毕竟她还年轻。可郑二死心眼儿,非要恪守传,从一而终。按照古时候的传,嫁出去的姑娘就是泼出去的水,不管遇上什么,都和娘家没有关系了,可是自己现在混到这个境地,为了,也不能再拿骨气当饭吃。郑二很快收拾好行囊,决定带离开京城。临走前的那个夜晚,她在心里默念:长安,我会让再回来的,将来我一定让他风风光光来这里生活!

image.png

  凤翔县的娘家宽容地接纳了这一对落魄。虽然说不能拿着骨气当饭吃,但是做人必须有骨气。娘家能收留他们已经很给面子了,郑二觉得很多事情还得自己,如让元稹读书。上不起学不等于不能读书,郑二小时候读过很多书,当的家庭老师是没有问题的。于是,她把家里开辟成课堂,私塾先生讲什么,她就讲什么,她开的课甚至学校的还多。

  元家祖上是鲜卑族拓跋部,北魏孝文帝时改汉姓为元。血管里流的是大漠的血,注定了元稹骨子里的豪迈奔放和不拘小节。但是,老约束得严格,狠命给他灌输儒家思想。在汉文化的浸染中,元稹成为一个不折不扣的才子。

  元稹14岁那年,郑二就让他进京补习功课,准备参加明经科考试。唐朝科举的常设科目是明经科和进士科,明经科考就像现在的函授,录取分数低,进士好考一些。因为贫困,又急于求成,所以郑二才让试试。恶补了一年功课后,元稹很给老争气,金榜题名。

  15岁少年第一次参加高考就取得了成功,尽管是明经科,也算是天才了。元稹有些自鸣得意,又给自己定了一个很高的目标:去拜见“鬼才”李贺。李贺是当时的大才子,听说来了个明经及第的考生,眼睛都没眨一下就拒绝了—进士出身的李贺根本没把元稹当盘菜!

  元稹是个有脾气的人,别忘了他血管里流淌着鲜卑族的血。挨了羞辱后,回家就开始发愤读书。郑二知道了那件事,也强烈支持向进士科进发,力争考取更大的功名。

  郑二带着回到他们京城的故居,此时距离他们离开已经过去了七年。七年了,故居愈发显得老旧破败,想起离家前的誓言,虽然元稹还没实现终极目标,但成功的曙光已若隐若现。

  在老督促下,元稹继续努力,不放弃任何机会。参加吏部考试的时候,元稹结识了白居易,从此这对难兄难弟开始了他们一生的交往。两个人一起登科,一起授秘书省校书郎,一起丢掉乌纱帽,后来又一起东山再起。所以,铁哥们儿白居易对元稹的老是非常熟络的,他曾经向人们这样介绍元稹的老:“今夫人女美如此,妇德又如此,母仪又如此,三者具美,可谓冠古今矣。”在白居易眼里,元稹的老美丽、贤惠、优雅,是大唐最美的。

  为了教育培养,这位耗尽了毕生精力。元稹在官场上第一次受排挤而被贬下放的时候,她经受不住打击撒手人寰。也幸亏她去世得早,元稹中年丧妻老年丧子之类的苦难她才没看到,当然,后来高升宰相她也没看到。

  自己的努力培养出一个宰相,郑二在九泉之下也该欣慰了。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