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不仅写诗出名,历史上的他还精通种药、制药

  跟着为什么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实的杜甫

  759年,杜甫由陇入蜀,和妻子、儿女一道在浣花溪畔造茅屋,辟药圃,向友人觅求药苗。“药条药甲润青青,色过棕亭入亭,苗满青山惭取誉,根据隙地却成形。”这就是当时杜甫所描绘的一派生机勃勃的药圃景象。

image.png

  对于怎样种好药,杜甫也深有研究。在泉州,他见太平寺的泉水特别清冽,很适合灌溉药圃,就种下了药材黄精。至于采药、制药、卖药的诗,杜甫写得就更多了。“晒药能无妇,应门亦有儿”,反映出他的妻子、也参与了精制药物。另外,他还写道:“移船先主庙,洗药浣花溪。”这里的洗药也是药物贮、炮制前的必要工序。

image.png

  杜甫一生颠沛流离,曾三次卖药行医。第一次是在长安,746年至755年间。那时他科举失意,生活没了着落,只好以“卖药都市,寄食友朋”度。第二次是在甘肃,安史之乱期间。其时,杜甫携带家小常年奔波,生活艰难之际又重采药、制药、卖药的旧业。第三次是在770年,晚年的杜甫生活更加凄惨,只得摆摊卖药以维持生计。就在这年冬天,杜甫因贫病交加,客死他乡。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