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生子当如孙仲谋rdquo;只是曹的赞美吗?其实是曹的计谋
三国时期,曹说了一句著名的话:“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若豚耳!”
这句话在后世非常有名。尤其是这句话的前半句,都认为曹是在夸奖孙权。认为孙权是一个守成之君,他虽然年纪并不是很大,但是他却能够守住江山,因此非常英雄了得。
不过,如果仔细分析曹说的这句话,又会感觉,曹夸人非常别扭。夸也就夸吧,直接说孙权英雄了得,不就好了吗?而且曹也不是没有这样夸过人,他当时还曾经这样夸过刘备呢!他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你看,曹夸刘备的格式,与夸孙权的格式完全一样,都是表扬这个人的同时,用另一个人作对。表扬刘备,用袁绍做对,表扬孙权,用刘表的刘琦、刘琮等作对。
既然格式都是一样的,直接夸孙权不就得了,为什么要说一个“生子”的话呢?这个话听起来,怎么感觉曹是在骂孙权,是在占孙权的便宜呢?
有人说,曹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要把孙权和刘表的做对,自然要这样说。但不对呀,为什么呢?因为刘琦、刘琮确实是继承了他们老刘表的权位,但是孙权并不是直接继承他孙坚的权位,而是继承哥哥孙策的权位呀。所以曹这个说话,格式不对。如果曹想夸奖孙坚的刘表的厉害,那么他应该把孙策和孙权一块儿说。但他只说了孙权,没说孙策啊。
有人可能又会说,这是因为曹的年纪孙权大,曹是长辈,他可以这么说。曹的年纪确实孙权大27岁,他确实可以算得上是孙权的长辈。但是,要知道,孙权虽然年纪小,可他却是一方诸侯。作为一方诸侯,他至少觉得自己与曹是平起平坐的。当时孙权在濡须口与曹对峙的时候,就说了一句:“足下不死,孤不得安。”在这个话中,孙权把曹称为“足下”,把自己称为“孤”,可见,他觉得自己与曹是平起平坐的。
那么,曹在当时偏偏要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就是有什么深刻含义呢?
赤壁大战,曹在孙刘联军的夹攻之下战败,灰溜溜地逃回了北方。
回到北方以后,曹不服气,一方面派军与刘备对峙,互相攻击,一面亲自率军来到濡须口攻打孙权,要出一口气。
不过,在濡须口,曹与孙权经过一番对峙以后,发现孙权阵容严整,战斗力强劲,自己这一阵,很难报仇雪恨,讨到什么便宜。
可以说,曹也就在那种情况下,对策略有了调整。他知道,想要像当初一样,试图一鼓作气拿下东吴是不太可能的,最好的办法,是联吴抗刘。
刘备应该成为曹的第一敌人。而刘备之所以成为第一敌人,都是刘表的不成器,把荆州拱手让给了刘备。如果刘表的们强硬一点,刘备没有获得荆州,自己也不可能被孙刘联军打败。
这场大败之后,刘备肯定成为曹最大的劲敌,不太可能有调和的余地。而孙权则是可以调和的,可以争取为同盟的。
所以,曹才这么夸孙权,表明了自己对他的欣赏。但同时也要向孙权说明,孙权在辈分上是晚辈,在地位上只能是诸侯。通过这个,在向孙权示好的同时,也表达了和孙吴结盟的条件。也就是说,朝廷可以承认孙吴政权的存在,但是孙吴政权不能是一个的国家,只能是一个诸侯的身份。
应该说,孙权是读懂了曹的这个信息的。最开始的时候,他还说“足下不死,孤不得安”,但后来,孙权软化了与曹魏阵营的敌对关系。因此一心与刘备争夺荆州。并且曹也把大军带到汉中,在汉中与刘备大战,以此作为对孙权的一种呼应。
当然了,曹说那个话,其实还有自况的味道。对自己未来的一种忧虑。孙权年少可以守住孙吴江山,自己也年迈了,自己的中,无论曹丕还是曹植,都不是自己理想的人,因此曹才有这样的感慨。
总之,曹是一个文韬武略颇为了得的君王,又是一个诗人气质的性情中人。他说出这样的话,其实也不奇怪。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