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元之隆的历史背景是什么?永元之隆对汉朝有什么影响?

  汉和帝亲政后,每早起临朝,深夜批阅奏章,从不荒怠政事,故有“劳谦有终”之称。任内多次下诏赈济灾民、减免赋税、安置流民、勿违农时、招纳贤士,在法制上也主张宽刑。对外方面,击溃北匈奴使其西迁,并在西域复置西域都护府,任命班超降服西域诸国。永兴元年(105年),垦田面积达732万多顷,为东汉之最,在籍人口达5325万多人。汉和帝亲政后使东汉国力达到极盛,时人称为“永元之隆”。下面为什么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image.png

  背景

  汉和帝刘肇(79年―105年),东汉第四位皇帝,汉章帝刘炟的第四子,生母为梁贵人,过继给皇后窦氏为继子。章和二年(88年),汉章帝逝世,刘肇即位,养母窦太后临朝称制。[4]窦太后倚仗亲族,窦氏戚族开始擅权,并图谋不轨,永元四年(92年),汉和帝刘肇联合宦官郑众诛灭窦氏戚族。

  在一举扫灭了窦氏戚族的势力后,刘肇开始亲理政事,他每早起临朝,深夜批阅奏章,从不荒怠政事,故有“劳谦有终”之称。刘肇亲政后,对内整顿吏治、招贤纳士、减免赋税、关心民苦;对外则击溃北匈奴使其西迁,并任命班超为西域都护,彻底平定西域诸国;东汉逐步呈现出国泰民安、四夷宾服的局面,时人李尤称之为“永元之隆”。

  

  选贤任能

  刘肇深感吏制建设对一个政权的重要性,因而非常重视官吏的选拔任用。据计,他当政时期,曾四次专门下诏纳贤。这既反映出东汉吏制的空虚与堕落,也表现出和帝为改变这种现状而做出的积极努力。

  施政以宽

  刘肇当政时期,在法制上主张宽刑,他任用的掌管刑狱的廷尉陈宠,便是一个富于同情心的仁爱之人,每次断案,都依据经典,而“务从宽恕”。

  重用贤宦

  东汉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宫廷内设置了中常侍、黄门侍郎、大黄门、小黄门等宦官职务。他们负责掌管传达皇帝的号令和诏书,阅览尚书进呈的文书。

image.png

  在刘肇夺回政权的过程中,中常侍钩盾令郑众直接参与了策划和实施,在行赏时,郑众自然是首功。于是,郑众被升迁为大长秋。“长秋”是汉代皇后的宫名,用以名官,称其官署为“长秋寺”。这是皇后近侍官首领,一般由皇帝亲信充任,负责宣达旨意,管理宫中事务。

  而在进行策勋班赏的过程中,和帝注意到,郑众总是推辞的多,接受的少,这种谦逊仁爱之心,很得刘肇的赞赏。因此,和帝以后便经常同他讨论国家大事,国家一些大政方针的决策便较多地掺杂着宦官的力量,故史书称“宦官用权自此始矣”。

  但刘肇重用宦官,还有一些客观因素,因为这时期他所信任和倚重的一些朝臣和宗侯大多年老体弱或寿短命微,陆续退出了历史舞台。

  经济

  刘肇非常体恤民众疾苦,亲政后关心民间疾苦,曾多次下诏赈济灾民、减免赋税、安置流民、勿违农时,并多次诏令理冤狱、恤鳏寡、矜孤弱、薄赋敛,告诫上下官吏认思考造成天灾人祸的自身原因。

  到了永兴元年(公元105年),东汉垦田面积达732万多顷,为东汉之最,在籍人口达5325万多人。

  军事

  对外方面,击溃北匈奴使其西迁,并在西域复置西域都护府,任命班超降服西域诸国。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