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后赵国差点就消灭燕国 赵国是如何在此战后存活下来的
很多人都不了解长平之战后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为什么小编一起欣赏。
长平之战后,秦将白起率领大军乘胜赵国都城邯郸,极有希望灭掉赵国,秦国丞相范雎接受赵国的贿赂,害怕白起功劳胜过自己,就向秦昭襄王进谗言,最后秦国接受了赵国割地赔偿的请求,撤回了白起大军,秦国失去了消灭赵国的良机。
影视中的范雎
等秦昭襄王回过神来,再次派大军邯郸,白起拒绝出征,王纥率领的邯郸的军队被赵魏联军击败,秦军之后多年采取守势,赵国有了喘气的时间。
赵国能在长平之战后存活下来,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秦国错失了最佳进攻机会
战争讲的是时机,长平之战后,赵国国内空虚,国家摄于秦国的威势,也不敢轻举妄动,再加上白起的赫赫威名,完全有希望彻底灭了赵国。
名将白起
遗憾的是,范雎的私心,导致秦国一天下延迟了整整30年。等赵国缓过气来,国家也看清了秦国的虚实,为了救赵也为了自己,等王纥再次邯郸时,纷纷出兵救援,就连八竿子打不着的楚国也不远千里派兵救援。
秦军在对峙了一段时间后,最终不敌东方诸侯的联军,王纥大败,之后相当长一段时间秦国采取守势,赵国得以修复长平之战的创伤。
二、赵国为保全国家,拼尽全力
秦军再次邯郸时,赵国为了保命,用尽了全力,妇孺老少皆上阵,为保卫家国贡献力量。
平原君赵胜更是捐献了很多的家财,抵抗秦军。
赵国还有名将廉颇坐镇,想取胜不太可能,但长期和秦军耗下去,还是有很大的希望。
平原君赵胜利用自己的名声,到处向列国求援,著名的“毛遂自荐”“窃符救赵”就发生在这一时期。
危难之际,人人奋勇当先
三、魏国信陵君率领大军救援
魏国信陵君和平原君是亲戚,听到邯郸危机的消息后,出于道义和对魏国的未来的担忧,信陵君通过一系列不太光明正大的手段,调集魏国10万大军,赶赴邯郸救场。
信陵君调集大军救援
信陵君的威望极大,在他的鼓舞下,诸侯纷纷派兵,秦军战败。
四、赵国特殊的地理位置
赵国有三个核心,邯郸只是其中的一个,更北边还有代郡(西边是晋阳,距离秦国较近,邯郸保不住,晋阳也危险),只要赵国迁都代郡,秦军想灭赵就不太容易了。为什么呢?
1、代郡在李牧的率领下,长期和匈奴作战,战斗力极强;
2、代群很,有很强的战略纵深空间,秦国长距离作战,消耗不起。
代郡很,距离秦国很遥远
事实上,之后秦国破了邯郸后,赵国在代郡还顽强存活了几年。
赵国差点儿灭了燕国是怎么回事
赵国反过来燕国,纯粹是燕国自己找抽。
公元前251年,燕国在秦国的唆使、也是在自己的贪欲驱动下,率领大军攻击赵国,准备捞点好处,这一举动惹恼了赵国,赵军在廉颇、乐乘的指挥下,以一敌五,大破燕军,并趁势包围了燕国都城,燕国签下城下之盟。
公元前243年,燕国看廉颇走了,就又一次找上门来挑衅,结果遇上了李牧,毫无疑问又是割地。
通过对燕的两次战争,可以发现,虽然赵国在长平之战中惨败,但实力仍然较强悍。
有实力,自然就有活下来的本钱。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