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隋朝建筑,宇文恺有什么著名作品?
宇文恺的故事大家了解吗?今天为什么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北周是我国一个少数民族鲜卑族建立的,北周的皇族姓宇文。
公元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了隋朝。为巩固治,大肆诛宇文氏。其中有一个人叫宇文恺,原也被定入诛之列。
但由于宇文恺家族与北周宗室有别,二兄宇文忻又拥戴隋文帝有功,加上他本人的才华深得隋文帝的赏识,因而方幸免一死,这也为中国留下了一个建筑学奇才。
隋朝建筑--宇文恺
宇文恺(555年—612年),字安乐,朔方夏州(治所在今陕西靖边县境内)人,后徙居长安。
宇文恺出生豪门,祖先是鲜卑族,西魏以来汉化。父亲宇文贵,西魏十二大将军之一,仕周,位至大司徒。次兄宇文忻,周、隋时名将,隋时官至右领军大将军。宇文恺为武将世家,父兄皆以弓马显名。
但他本人并无心仕途,也不好弓马,他好读书,可谓博览群书,精熟历代典章制度和多种工艺技能,他最为擅长的便是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
蜚声中外的唐代京师长安、东都洛阳,实际上都是在隋代建造的,创建这两座历史名城的第一功臣便是杰出的建筑学家--宇文恺。
“世界第一城”--大兴城
唐代长安城,初名大兴城,始建于隋朝开皇元年,唐朝建立后,易名为长安城,属京兆府长安县、万年县,是隋唐两朝的首都,亦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城市。
隋朝建立时,仍承袭北周以长安城为京都。长安城始建于汉代,已有近八百年的历史,“凋残久,屡为战场”,已经不像都城的样子;再加上渭水河床南移,城内潮湿,易被水淹,于是隋文帝就想在龙首原南面地势较高的“六陂”地带,于是决定另建新都。
开皇二年(582年),隋文帝下诏营建新都大兴城,以宇文恺为营新都副监,时高颎虽为大监,不过总领大纲,而规模计划皆出自宇文恺。当时宇文恺才26岁。
大兴城全城由宫城、皇城和郭城组成,先建宫城,后建皇城,最后建郭城。大兴城规模之大,远超同时期的各国都城。
宇文恺不仅是个合格的建筑家,而且是个天才的管理者,大兴城是从开皇二年(582年)六月开始兴建,十二月基本竣工,次年三月即正式迁入使用。
开皇三年(583年),隋王朝迁至新都,因为隋文帝早年曾被封为大兴公,因此便以“大兴”命名此城。
前后仅九个月,其建设速度之快实令人惊叹。整个工程的规划、设计、人力、物力的组织和管理都应是相当精细和严谨的。
对于大兴城的雄伟,咱就拿三个城较吧,隋大兴城(唐长安城),583年建,面积84.1平方公里;明清北京城,1421—1553年建,面积60.2平方公里;巴格达,800年建,面积30.44平方公里。
仅从这三个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城池来看,大兴城无论是从规模上讲还是建筑本身意义来讲都是世所罕见的,堪称“世界第一城”。
大兴城的规划吸取了曹魏邺城(故址在今河北临漳邺镇东)、北魏洛阳城的经验,在方整对称的原则下,沿着南北中轴线,将宫城和皇城置于全城的主要地位,郭城则围绕在宫城和皇城的东、西、南三面。
分区整齐明确,象征着皇权的威严,充分体现了中国古时候京都规划和布局的特风格,反映了治者集权的思想和要求。特别是把宫室、官署区与居住区严格分开,是一大创新。
大兴城的设计和布局思想,不但对中国后世的都市建设有着很大的影响,而且对本、的都市建设也有着深刻的影响。如本飞鸟、奈良时代的都城藤原京、平城京,就是仿效大兴城的布局特点而建造的。
1996年,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仁寿宫
开皇十三年,隋文帝要在岐州(今陕西凤翔)建仁寿宫,经右仆射杨素推荐,文帝任命恺为检校将作大匠,负责仁寿宫工程的筹划和设计。
在杨素主持下,仁寿宫建造得非常华丽,是一组极其雄伟的宫殿建筑群,成为隋文帝经常临幸的别宫。
开皇十五年三月,仁寿宫建成,宇文恺被任命为仁寿宫监,授仪同三司,接着又被任命为将作少监。
东都洛阳城
仁寿四年七月,隋炀帝杨广继位。鉴于大兴城位置偏西,又水陆交通不便,也为了更进一步加强对河北、山东以及江淮地区的控制,决定在洛阳故都附近建造新城,作为东京。东京一名东都,又谓“新都”。
又以恺为营东都副监,后迁将作大匠。其营建过程前后仅历十个月,是又一座在短时间内经周密规划、设计、建造而成的大型城市。宇文恺把东都建筑得极其壮丽,因此被升为工部尚书。
东京规模略小于大兴城。平面呈南宽北窄的不规则长方形。全城亦是由宫城、皇城、郭城所构成。洛水由西而东穿城而过,把城分为南北二区。
由于地形的关系,东京不似大兴城那样强调南北中轴线和完全对称的布局方式,其宫城和皇城建于西北部,但整个规划力求方正、整齐,仍与大兴城相似。
建筑设计
宇文恺是建筑、规划、设计的多面手,除了大兴城、洛阳城、仁寿宫的规划、设计外,在建筑的设计、建造上,同样表现了他的建筑才华。
他曾受命率领水工开凿了连接大兴城、渭水和黄河,长300余里的广通渠。广通渠的开凿既方便了漕运,又灌溉了两岸的农田,有“富民渠”之称。
宇文恺还设计、建造很多奇妙的建筑以及为建筑物设计一些神奇机关。
如他曾建造一座大型帐篷,里面可坐几千人,隋炀帝曾在俞林(今属山西)城东的大帐内,宴请当地的启地可汗及其部落3500多人。
他还曾制作一种大型活动建筑“观风行殿”,上面为宫殿式木结构建筑,可以拆卸和拼装,殿内可容数百人;下面设有带轮的机械,可以在地上移动,非常灵活、迅速。
隋炀帝曾带大帐和“观风行殿”巡视北部边境,观者无不惊奇、赞叹。
他还曾对周王朝时期朝廷的前殿——明堂进行了研究,而且绘制了明堂的建筑设计图,制作了立体模型(木样);
在明堂建筑图和木样中都使用了例尺,这种利用例关系绘制建筑图形和制作立体模型的方法,是中国建筑史上的一大创举。
人物评价
宇文恺在建筑学方面的著述有《东都图记》20卷,《明堂图议》2卷,《释疑》1卷,均见行于世。
但除《明堂图议》的部分内容保存在《隋书·宇文恺传》《北史·宇文贵传》和《资治通鉴》等史籍外,的著作后来都亡佚了,这也是建筑学史上的一大损失。
宇文恺的一生,在建筑方面取得了很多重大的成就,有些成就甚至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但在他设计和主持的工程中,除了开凿广通渠,客观上有利于国计民生外,其余大多是为了满足治者的治需要。
尤其是宫殿建筑,劳民伤财,加剧了隋朝的苛政,最后隋朝还是在农民中倒塌,而隋朝所建的工程也就为唐朝做了嫁衣。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