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时候有没有福利机构?它们都有什么功能?
福利机构主要是对孤儿、孤寡老人等弱势群体提供救助服务的机构。福利机构的建立和普及,体现的是人性的关爱和的文明进步。尽管中国的福利机构是从近代西方传入的。然而在古时候,中国的福利事业一直走在世界前列。
古时候的福利事务最初多由民间承担,如汉代以来形成的世家大族、宗族组织以及团体等。这些团体会救助身边的弱势群体。传入我国后,寺庙也能承担一些救助职能,《西游记》里的唐僧就是一个由寺庙养大的孤儿。
到了宋朝,经济繁荣,发展,迎来了中国古时候文明的巅峰时代,以至于有学者将宋朝视为中国近代之开端。宋朝的城市文明已经有了近代的模样,完整的福利体系就是重要证明。可以说,宋代的福利体系在古时候是空前绝后的。在宋代的诸多福利机构中,代表性的机构有施药局、安济坊、居养院、漏泽园等。
与今天以赚钱为根本目的的莆田系医院不同,宋朝的施药局为穷苦民众提供医疗服务,不以盈利为目的,看病时只收本钱,对于特别贫困的穷人还免费发放药物。
安济坊和居养院是宋徽宗时普及完的救助和养老机构。《宋史》记载,宋徽宗曾下诏:“置安济坊养民之贫病者,仍令诸郡县并置。”安济坊主要给患病的穷苦民众提供医疗服务,类似一个免费医院。当时规定,凡是有1000户以上的城镇都必须设置安济坊。居养院,主要是针对孤寡老人、穷人、孤儿的居养机构。其中,针对孤寡老人的居养院后来叫作安老坊、安怀坊等,名称不同,性质一样,类似今天的官办免费养老院。在宋朝,凡是60岁以上的孤寡老人,都有权利进入居养院。居养院中,针对孤儿的部分叫作慈幼局,其性质相当于今天的儿童福利院。
通过名字我们很难猜到“漏泽园”这个机构的功能。实际上,它是一个福利性质的殡葬机构。在宋代,凡是无主的骨或者因家贫无法安葬的死者,都由负责安葬,安葬的墓地被称为漏泽园。漏泽园的建立,不仅给了贫穷者最后的往生体面,还能有效地改居住环境和防止疫病流行。
中国经济史家侯家驹将宋代福利评价为“由胎养到祭祀”,堪今天西方福利国家“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体系。在宋代,中国人的生活水准与文明程度远高于世界国家,这也是本书开篇之所以说宋代是最幸福时代的原因。
谈及宋代的福利,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宋朝的福利体系大多是在宋徽宗时期完的。其中,蔡京所推行的居养院、安济坊和漏泽园制度“无疑是北宋救济制度发展的高峰,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甚至也在元明清三代之上”。这就有点讽刺了,因为宋徽宗时代被很多后人认为是宋朝最的时期,蔡京也被认为是大臣。按很多人的理解来看,这两位老先生不应该干这么多好事啊!这一问题就是历史学界有名的“蔡京悖论”。明清之际的大学者顾炎武在谈及此问题时就说:“漏泽园之设,起于蔡京,不可以其人而废其法。”
对于这一问题,王老师的看法与顾炎武一致。对待历史,我们应该秉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不应该把人物脸谱化,而是要将历史人物全面还原——有则有之,无则无之,不能简单扣帽子了事,更不能为了我们想要得到的价值观而刻意回避历史相或制造历史假象。宋徽宗和蔡京,可能算不得后世人眼中的“明君贤臣”,但其对古时候福利事业所作的贡献并不能因此被否定。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