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将军镇守边关又手握重兵 他们为什么很少
今天为什么小编给大家带来古时候边关将军,感兴趣的网友们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确实,古时候王朝几千年,镇守边关的将领数以万计。但是正(尤其是在大一王朝),并且搞出一点声响的,只有安禄山、吴三桂等少数几个。
那么,为什么大将手握重兵镇守边关,他们却很少呢?
首先,边将受古时候军人的文化背景。
古时候军人的文化背景是什么?是忠君护国。而且这两点,从层次来说,首先是忠君,然后才是护国。就是说,如果皇帝和国家同时受到威胁,那应该把皇帝放在第一位。
如说,岳飞在当世受到包括秦桧张俊等人的反对,就是因为他们认为,岳飞把护国放在忠君的前面。如说,李自成打进北京城后,很多明朝大臣跑去投奔李自成,遭到当时不少人的口诛笔伐。照理说,这不过是一个朝代的正常更替而已,国家还在那里,有什么可指责的呢?根本原因,还在于他们把国家放在君王的前面。再如说,曹家致力于国家一,而汉献帝的刘家让国家分崩离析。曹家取代刘家,应该获得众人一致认可吧,为何大家还要骂曹家呢?原因也在于护国与忠君在排位上,忠君是放在前面的。
因为有这种文化背景,所以,对于古时候军人来说,最高的理想就是封侯,封万户侯,“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而封侯,那是只有皇帝才可能给他的。
其次,边将受皇帝的各种防范措施。
古时候大将在边关镇守,皇帝是有各种各样的防范措施的。
一是把边将家属留在京城里,作为人质。吴三桂在云南镇守,就把吴三桂的吴应熊作为人质,留在京城里。安禄山镇守边关,他的安庆宗也留在京城里当人质。
二是派监军监督边将。皇帝一般都会把自己最亲近的人派去担当边将的监军,如派上亲信担任监军等等。而且会授予尚方宝剑,他有权随时诛边将。而且,如果大将和都向皇帝告状,皇帝一般都会选择相信。
(说到这里,我其实还想到,秦始皇把扶苏派去和蒙恬一起,未尝没有让扶苏监视蒙恬的意思。)
三是对边将进行移镇。也就是把边将从一个地方改换到另一个地方。一般只要大将没有反心,他都会接受移镇。反之,如果大将有反心,他就会拒绝移镇,这样,皇帝就可以很快收拾他了。
四是大将的军事行动。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宋太宗派大将出征的时候,授予阵图。很多人都不理解。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战场形势瞬息万变,宋太宗却给大将规划了打仗的路线,这不是瞎指挥吗?其实,这就是宋太宗将领的一项重要措施。
五是放在边关的军队不是最强悍军队。放在边关的军队,在所有军队中,其实是较弱的,强悍的军队都在中央。而中央的军队,大将平常是调不动的。要调兵,必须要获得皇帝的命令。古时候的“虎符”,就是一种防范将领随便调动军队的办法。
六是边兵经常会屯田,或者及时轮换。这既是为了解决边兵的给养问题,同时也是为了避免边兵,还有就是为了避免边兵和边将太熟悉,“黄袍加身”,合伙。
有如此多的防护措施,边将想造个反,实在是不容易的。
(参考资料:《旧唐书》《清史稿》等)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