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的次子刘璟,为什么说他的一生带有悲彩?

  说到刘璟,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为什么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事迹。

  刘璟是刘伯温次子,也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军事家。刘璟自幼好学,精通诸经还有兵法,他曾协助唐胜宗平定乱局,因此深受朱元璋重用。刘璟在文学方面也有很多著作,例如《易斋集》、《闲闲子集》、《遇恩录》等,而且评价颇高。不过刘璟最后的结局却算不上好,带有极深的悲彩。这次就来介绍下刘璟这个人物,还有他最后的结局,想了解的朋友就一起来看看吧。

image.png

  元末明初,朱元璋从濠州起兵,一路南下。攻至金华后,朱元璋派人带上厚礼前往青田,邀请大名鼎鼎的刘基出山。刘基,字伯温,是浙东名士,有经天纬地之才。只是,刘伯温最初并没有接受朱元璋的邀请。

  刘伯温为何不接受朱元璋的邀请呢?第一是当时天下大乱,朱元璋、张士诚、方国珍等人都试图邀请刘伯温为自己效力,形势并不明朗,刘伯温不愿意贸然前往。第二是刘伯温对朱元璋其人了解得并不多。直到朱元璋第二次派一个叫孙炎的官员来到刘伯温家中,和刘伯温详细说明朱元璋的大志,刘伯温才答应接受邀请,来到南京。从此后,朱元璋如鱼得水,刘伯温为朱元璋献计献策,为大明朝的建立,立下奇功。

  刘伯温一共有两个,长子刘琏,因为和胡惟庸发生冲突,坠井而死。次子刘璟,字孟光,朱棣登基后,刘璟在狱中自尽。

  刘璟是个天才,非常像他的父亲刘伯温。刘璟从小熟读经史,对韬略特别有研究,而且长相英俊,一表人才。洪武十四年,刘璟第一次随延安侯唐胜宗上战场,刘璟在战场上使用的兵法才略让唐胜宗非常钦佩,朱元璋得知后感慨说:“刘璟不愧是刘伯温的。”朱元璋晚年,猜忌心较重,刘璟主动要求辅佐谷王朱橞,到封地河北宣化做谷王长史。直到朱元璋驾崩,刘璟才回到京城。

image.png

  靖难之役爆发,刘璟紧急贡献十六条建议,建文帝没有听取。刘璟又主动要求随李景隆一起讨伐朱棣,可惜,在军中,李景隆自负,不信任刘璟,刘璟提的军事建议都没有被采用。后来李景隆大败,刘璟带病入京,针对当前的局势,向建文帝上了,但还是没有被重视。

  刘璟身为刘伯温次子,才华横溢,满腹经纶,却得不到重用。便申请辞官,归隐故乡。在家乡期间,刘璟时刻关注朝局,他一心忠于朝廷,就等待朝廷的召唤。遗憾的是,直到靖难之役结束,建文帝仍然没有想起刘璟这号人物。朱棣登基后,刘璟终于被人想起,但想起刘璟的人,并不是建文帝,而是朱棣。

  公元1402年,明成祖朱棣登基。朱棣和建文帝不同,他深知刘伯温的厉害之处,所以对刘伯温的不敢轻视。朱棣登基后边急忙派人到青田请刘璟入京,但刘璟称病不去,朱棣几次派人来请,刘璟就是不给面子。软的不行,朱棣只能来硬的,派人将刘璟强行“请”到南京。

  刘璟离开青田的那天,正好是端午节的前一天,家乡的士绅们提前包好了粽子,为刘璟送行。有和刘璟关系不错的朋友说:“当今的陛下(指朱棣)有唐太宗一样的雄才,你只要答应他做个魏征,必能得到重用,这样才有机会一展才华。”刘璟听完后非常不屑:“我为什么要学魏征呢?我此去南京,生死已经注定了。”

  五月中旬,朱棣在宫中设下酒宴,专门邀请刘璟。朱棣求贤若渴,他多么希望刘璟能够加入自己的队伍,效忠于自己。刘璟到朱棣面前后,立即下跪,朱棣非常欣喜,以为刘璟是识时务之人。但让朱棣没想到的是,刘最先说出的两个字,让朱棣怒火中烧。刘璟说:“殿下,召刘璟来京,不知为何?”“殿下”这两个字,在朱棣听来,非常刺耳。朱棣已经称帝,臣子们应该称之为“陛下”,而刘璟偏偏要称他为“殿下”。很明显,在刘璟心中,他只承认朱棣只是一个藩王,并不承认朱棣的皇帝身份。朱棣焉能不生气?

image.png

  《明史纪事本末》记载:

  璟对上语,犹称“殿下”,遂大忤旨,下狱。一夕,辫发自尽死。

  也就是说,刘璟因为称朱棣是“殿下”惹怒朱棣,被朱棣关进。朱棣非常欣赏刘璟,他本来想关押刘璟几天,等待后者回心转意。然而,当天晚上,刘璟在狱中用自己的头发作吊绳,自缢而死。

  明朝是个奇怪的朝代,大凡有大才的人,基本上结局都很一般。刘伯温、宋濂、解缙、杨慎这些大才子,都是如此。刘璟作为刘伯温的天才,满腹韬略,若遇到明主赏识,定能做出一番事业。建文帝不重用刘璟,刘璟一心忠于建文帝。朱棣重视刘璟,刘璟偏偏不愿选择朱棣。

  刘璟之死,在传的忠孝观念中,是值得后人尊重的。但刘璟自缢,他的才华从此湮没,对明朝来说,非常可惜。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