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藩王们什么时候变成了只会吃喝享乐的纨绔子弟?
放牛娃朱元璋推翻了元朝,建立了大明王朝,受尽了苦难的朱元璋为了不让自己的子孙后代吃苦,为了让子孙后代永远享受荣华富贵,朱元璋决定分封除了太子以外的们为藩王,分散到全国各地,异想天开地希望他们后能够成为拱卫中央的助力。没想到自己才死没几年,他的四子朱棣就“拱掉了”正的皇帝、朱元璋的孙子建文帝朱允炆,但是朱棣却还是继承了父亲的分封制,只不过对分封制进行了重大调整——剥夺了藩王的兵权,将明朝的藩王们变成了只知道吃喝享乐的纨绔子弟。为什么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朱棣的调整虽然保住了自家的皇位,但是却给两百多年后的子孙们埋下了另一颗定时,由于藩王们不能参与国家政权、不能做官,甚至不能参加科举,所以造人成了他们唯一的乐趣(几个特别有追求的藩王除外),到了明末宗室已经成了朝廷开支的沉重负担。而且,更加重要的是这些藩王和宗室们还占有大量的耕地,这些耕地是不需要向朝廷缴纳赋税的,所以有很多农户都将自家的耕地挂在“王庄”里,以免除应有的赋税,所以朝廷能够征收到的田地赋税又减少了一大块。支出增加,收入减少,这就是朱元璋和朱棣定下的分封制给国家朝政带来的恶果。
然而,到了崇祯年间和崇祯死后,除了财政负担之外,这些藩王还给朝廷带来了另外两个负担。
首先,这些藩王成了农民打击的对象。崇祯末年,李自成和张献忠等农民军实力越来越壮大,但是他们还没有强大到能够直接威胁崇祯皇帝的生命,于是他们将矛头转向了分封在各地的藩王们。一来,藩王具有可作性,攻打一些城池对于后期的农民军来说还是做得到的,二来掉藩王也可以对朝廷形成一定的威慑,也能鼓舞农民军的斗志。如,1641年李自成攻陷洛阳,掉了崇祯皇帝的亲叔父、福王朱常洵,1641年张献忠攻陷襄阳,襄王,1643年李自成部又攻陷武冈,岷王。
崇祯皇帝在位时,为了保护这些皇亲,命令各地守军加强戒备,付出了很多的努力,甚至因此折损不少将帅,督师大学士杨嗣昌就是因为襄王被张献忠所而畏罪,藩王在明末已经成了朝廷重大的负担,而当崇祯皇帝死后,这些藩王们更是成了朝廷的甜蜜负担。
崇祯死后,崇祯的太子和另外两个也不知所踪,国家一时无主,在南京的明朝官员们商议从藩王之中选立一位来继承皇位。那些幸存的藩王们就成了候选,虽然被李自成和张献忠掉或者俘虏了不少藩王,但是此时的候选人数依然非常众多。
按照血缘亲疏,有福王(继位)朱由崧、惠王朱常润、桂王朱常瀛和潞王朱常淓等人,因为候选人众多,而且南京朝廷的大臣们又各怀鬼胎,所以究竟选择谁来继承这个皇位,就成了一个值得争论的话题。而最终也引发了一场福王、潞王争立的闹剧,各自站在两位藩王背后的就是南明的军阀和东林势力,而双方的争斗也为整个南明定下了争的基调,最终使得南明每况愈下,最终被清朝灭亡。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