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如果执意,能灭了刘邦吗?
今天为什么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韩信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前196年,一代兵仙韩信,被吕雉、萧何合谋,诱于长乐宫,临死之际哀叹:吾悔不用蒯彻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
什么意思?
很后悔没有听从谋士蒯彻的建议,所以才落了个凄惨的下场,那么,蒯彻究竟给提了个什么建议呢?
前206年,刘邦兵定三秦之后,采纳韩信“北举燕、赵,东击齐,南绝楚之粮道,西与大王会于荥阳”,也就是从战略上包围项羽的计策,分给韩信3万人马,让他与主力分兵,东向经营魏、赵、齐、燕等地,从此,韩信就一飞冲天,再也不可收拾了,数年时间,当刘邦与项羽争斗的焦头烂额的时候,他虏魏、灭赵、破齐、胁燕,军力发展到30余万,成为一支任谁也不敢小看的力量。
特别是前203年,韩信攻打齐国,潍河剿灭项羽麾下第一战将龙且一战,打的天下震动,让项羽也有几分害怕,故此,特派麾下谋士盱眙人武涉前来游说,想劝说韩信跟刘邦翻脸,拉项羽一把。
当时武涉主要的说辞是:当今二王之事,权在足下。足下右投则汉王胜,左投则项王胜。项王今亡,则次取足下。足下与项王有故,何不反汉与楚连和,参分天下王之?
什么意思?
楚汉相争之中,韩信的地位非常重要,已经有决定胜负的能力,他说的有没有道理,武涉走后,韩信非常倚重的谋士,蒯彻出现了一个,蒯彻又发挥了一下,说得更加透彻,认为:
当今两主之命县於足下。足下为汉则汉胜,与楚则楚胜。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参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夫以足下之贤圣,有甲兵之众,据彊齐,从燕、赵,出空虚之地而制其後,因民之欲,西乡为百姓,则天下风走而响应矣,孰敢不听!割大弱彊,以立诸侯,诸侯已立,天下服听而归德於齐。案齐之故,有胶、泗之地,怀诸侯以德,深拱揖让,则天下之君王相率而朝於齐矣。盖闻天与弗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原足下孰虑之。
什么意思?
当时的局势简单点说,项羽、刘邦已经互相征战了三年,谁也吃不掉谁,都已打的非常疲惫,对他们而言,韩信就是一支生力军,虽然帮谁谁胜,然而蒯彻的建议却是:
鼎足而立,等待时机,席卷天下,甚至连席卷天下之后,韩信该怎么办,蒯彻都给想好了,“割大弱彊,以立诸侯”,继承项羽的做法,继续实施郡国制,但不刻意去制造矛盾,如此有德有威,一定会得到诸侯们的拥护,到了这种时候,还用得找给人当臣子吗,自己就可以做君王了。
蒯彻的建议,不亚于后世诸葛亮的隆中对,甚至,有目下的贾建议,有长远的规划,隆中对还要高明。
当时正是“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的时候,在这样的情况下,韩信与项羽、与刘邦相,精锐之师与疲惫之师相,雄踞实齐、燕、赵三地的韩信与困于京索之间、宛洛之间的项羽、刘邦相,占尽了便宜。
此时此刻,韩信想要,刘邦当然拿他没办法,不然的话,能加封他当齐王吗?项羽也没办法,不然的话,能表示愿意跟他共分天下吗,这个时候,无论项羽、还是刘邦他们都防着韩信,并争取韩信。
结果呢,大家都知道,韩信并没有听从蒯彻的建议,浪费了最好的时机。
也就是说,这个时候倘若他造刘邦的反,是能成功的,别说灭了汉朝,根本就不会有汉朝的存在。
那么,后来呢。还说什么后来,谁能给他 那么多机会。天下平定以后, 刘邦立刻将韩信由齐王改封为楚王,为什么?
项羽在楚人当中有极高的威望,韩信又是死项羽的罪魁祸首,刘邦将韩信该封到楚地,用意很明白,就是为了割断他和老百姓的联系,从根子上断绝他的可能,但钟离昧穷极来奔,又稍稍打破了一点僵局,钟离昧项羽麾下大将,楚地也有一点威望,韩信若能与他联起手来,事情虽然没有当齐王的时候那么乐观,但还在五五之数,可韩信呢,依旧没有的心思,听到刘邦为钟离昧巡行到云梦,吓得赶紧逼死钟离昧,将他的人头交上去,钟离昧临死之际,悲愤的说:公非长者!汉所以不击取楚,以眛在公所。若欲捕我以自媚於汉,吾今死,公亦随手亡矣。
话已经说得很明白,但韩信还是没听,至此,就一点机会都没有了,到了京城之后,因为感觉受了冷遇,这时候才有点愤愤不平才有了点的心思,然而,此时的他就是落架的凤凰,没牙的老虎,除了给自己带来身之祸,还能带来什么呢。
于是,就这么死了,临死之际,才后悔没听蒯彻的话,老天已经把一个诸葛亮赐给了你,可你不珍惜,又能怪谁呢?
综上,韩信如果执意,率兵攻打刘邦,能灭了汉朝吗?一共三个阶段,三个答案,第一阶段,绝对能;第二阶段,可能能;第三阶段,绝对不能,事情就是这么尴尬。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