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带头挑起宫廷 先后四次都玄武门发起
今天为什么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唐朝玄武门之变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唐朝治中原接近三百年,但是这个朝代看起来繁荣稳定,但是治阶级并不稳定,除了女人称帝,很多时候皇权更迭并不太平。如果你有读过《资治通鉴》或者是《唐书》,你就会看到从李世民登基到玄宗朝之间的九十三年里,总共有四次宫廷,有意思的是,这四次正面都与皇宫城墙的北面正门,玄武门息息相关。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一起去挖掘这后面的秘密。
第一次玄武门之变
第一次玄武门之变就是李世民造就出来的。发生于武德九年(公元626年),是李世民与李建成、李元吉三人之间皇位继承权的战争。
李渊之所以能够建立唐朝,其最大的功劳莫过于李世民了。他不仅策划了太原,还灭了各个诸侯,立下了汗马功劳,这个是李建成和李元吉都无法匹及的。如果不按照兄弟排名的位置的话,而是以功劳来说话,那么太子之位必是李世民的。但是,李渊要遵循古老传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为了不让李世民有所不高兴,且朝中官员觉得有所不公平,在武德四年,李渊特设天策府,任命李世民为天策上将,其地位仅仅低于李渊,与太子李建成平起平坐。不过从权利的角度来说,李世民可是高于李建成。因为天策府具有设置招贤纳士,可在天策府进行朝事,俨然就是一个小朝廷。
李世民一位喜好天下能人异士之人,在天策府建立之后,更是吸收多名的英雄,形成了一股强有力的集团。这就让李建成感受到威胁了,恐将来的皇位无法顺利的让自己即位。便联合同为对李世民不满的齐王,共同对付李世民。
在武德九年,太子与齐王多次在高祖耳边说李世民,李渊逐渐开始产生了怀疑,这让李世民感受到了危机。在军师的建议之下,于武德九年六月四,李世民率领众将士埋伏在玄武门,等太子与齐王入朝的时候,发起攻击,最后李建成与李元吉被,随后李渊不得不接受这个事实。
三天之后,李世民成为太子,八月,李世民登基。史称玄武门之变。
第二次玄武门之变
第二玄武门之变和武则天息息相关。大家都知道武则天是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改元昊为周,封自己是天后。在神龙元年一月,唐中宗发动了,其原因就是对武则天的武周很不满意,立志要将权利夺回到自己的手中,在凤阁鸾台与张柬之、崔玄暐进行夺权商议之事。随后率领御林军五百余人占领了军事要地玄武门,并携太子李显一同入皇宫,再到迎仙宫,最后了武则天的重臣张易之、张宗昌,就此,武则天不得不退位,让李显登基,恢复了唐朝原本的元号。结束了武则天十四年的治。
第三次玄武门之变
第三次玄武门之变是由李显的之子李重俊发动的。李显即位之后,并没有像前几任皇帝那样精明能干,而是昏庸无能,李显的皇后韦氏是一个极为强悍的女人,与武三思进行勾结,掌管了整个朝政。其对李显立重骏为太子很不满意,因为不是自己亲身的,而武三思同样忌恨李重俊,三番五次对重骏进行诋毁。李重俊面对这些倒也无所谓,并不往心里去。不过在武崇训教唆安乐公主去对李显说废除太子李重俊,立自己为皇太女。这个事情被李重俊知道了,气的无可救药,便在元年七月时,进行假传圣旨,奉命率领御林军和千骑兵进行抓乱臣贼子,先后入武三思和武崇训的家中,并将其死,
而后率军进攻韦后和安乐公主,韦后的强悍的作用又开始发挥了,居然挟持了李显到玄武门进行调兵。在李显说到此为太子假传圣旨所为,尔等不肯造次,就这样李重俊的士兵临阵倒戈,迫使事变,而李重俊也被害。
第四次玄武门之变
第四玄武门之变是李隆基发起的。当时李显的无能,让强悍的韦后觉得自己是时候让自己名正言顺掌握朝廷重事,便与安乐公主等策划死皇帝李显,让李重茂称帝,自己垂帘听政,但其也野心不止这些,又想废除李重茂,自己称帝,成为第二个武则天,但是害怕朝中重臣相王和太尉的反对,便想要除之而后快,可是消息还是走漏,传到了李隆基耳朵里,其立即联合太平公主,率先发起了进攻,将韦后的将士韦璿、韦播,并拿下玄武门,最后将韦后和安乐公主死在宫中。
为什么这四次都发生在玄武门,其就主要的原因是因为玄武门的地理位置对皇宫的内廷的安全起着非常安全的作用,不仅有宫廷卫军的总部驻扎于此,更有坚固的工事和雄厚的兵力。只要占领了玄武门,就可以控制皇宫,从而登基称帝。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