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最后终的三位顾命大臣,他们分别是谁?
今天为什么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顾命大臣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时候权力交接,很多时候人并不是成年人,即便有的已经成年,但思想不成熟,缺乏历练。
所以,老皇帝为了让帝国延续,处理政务,往往会选择了几位老成持重的顾命大臣,临终托孤,请他们尽心尽力辅弼小皇帝。
如商王朝就有,当时成汤去世前让伊尹辅佐,周王朝的周公辅佐,汉武帝在弥留之际,立八岁的刘弗陵为太子,并指定霍光、金磾、上官桀、桑弘羊、田千秋为顾命大臣。三国时候,孙权去世前,命诸葛恪辅佐太子孙亮。
南北朝的刘宋开国皇帝刘裕,临终前将少帝刘义符托付给顾命大臣徐羡之、谢晦、傅亮、檀道济。
唐朝的时候,唐太宗李世民去世前,因为不放心李治生性懦弱,所以叫长孙无忌和褚遂良好生辅助新君。
后来明代的穆宗皇帝驾崩,遗命大学士高拱、张居正、高仪三人为顾命大臣,辅佐还只有10岁的小皇帝万历。
清朝顺治登基后,睿亲王多尔衮与郑亲王济尔哈朗二人辅政;康熙八岁继位,索尼、苏克沙哈、遏必隆、鳌拜四人辅政;咸丰临终前,因太子载淳只有六岁,也安排了顾命大臣团队,由载垣、端华、景寿、肃顺、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八人辅佐。
而这些辅佐皇帝的人,虽然获得了无上权力,位极人臣,百官望尘莫及的地位,不过可惜的是命运似乎都不怎么好,很少得终。
如西汉的上官桀、桑弘羊都被霍光诛,而霍光下场也很惨,他去世后,家族被。在如东吴的诸葛恪也被吴主孙亮设计死,并夷灭三族;刘宋的徐羡之、谢晦、傅亮、檀道济四大臣因少帝行事乖张,废掉了刘义符,另立刘义隆为帝,但刘义隆登上皇位之后,便寻了借口将四大臣掉。
长孙无忌就不用说了,被李治和武则天给赐死了。明代的张居正似乎得终,但其实也不得终,因为他骨未寒就被皇帝抄了家。跟他一样的还有多尔衮,多尔衮要更惨,被开棺鞭。
鳌拜,我们也很熟悉,被康熙逮捕,死于狱中。肃顺被慈禧太后、恭亲王联手擒。
只能说这些顾命大臣“顾不了自家性命”,不得不说历史开了一个玩笑。那么,历史上就没有得终的顾命大臣吗?
有。如下面这三位。
第一位伊尹。
宰相最早是指帝王家中祭祀之时,行使宰牲权力的重要大臣。由此看来,这个职衔就是由伊尹开始的。
后来商汤死后,伊尹接受了顾命之责,成为商汤长孙太甲的师保)。他在顾命任内做了一件大事,他称因为太甲不守的祖训,治理国家乱七八糟,便将其发配到的墓地桐官守墓,面壁思过。直到太甲知错悔过,方才放回国都,将王权奉还。最后君臣相得,成就一番盛世。
第二位是诸葛亮。
一番话说得诸葛亮痛哭流涕的,这段历史就是著名的白帝城托孤。
所以,诸葛亮确凿的托孤大臣。而且诸葛亮的权力极大,后主刘禅形同虚设。不过好在诸葛亮这个人极其聪明,做事让人佩服的五体投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在诸葛亮的治理下,蜀汉和孙吴、曹魏三分天下。而诸葛亮也因为出色,被罗贯中鼓吹,最后在民间成了神,死后成神。
第三位是五代后周的顾命大臣范质。
很快“陈桥兵变”发生了,赵匡胤在出中被众将拥立为帝,大部队奔回首都,逼恭帝禅让。后周的孤臣孽子,安有命焉?所幸赵宋取代后周,兵不血刃,市不易肆,前朝旧臣与皇室都得到新朝的优待与礼遇,范质继续被任命为宰相。
这不得不说范质幸运至极,最幸运的顾命大臣,遇到了赵匡胤。
宋乾德二年九月,范质病逝,太祖闻讯,罢朝三,以示哀悼。他去世后,宋太祖赵匡胤对身边的大臣说:“范质德高无私,仅有住宅,不积累财物,他是正的宰相啊。”
当然,得终的顾命大臣还有人,不再一一列举,总之,顾命大臣是一个高危职业,大部分顾命大臣不是死就是身败名。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