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银子到底长什么模样 丢在地上估计都不会捡
你的了解银子模样吗?为什么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在很多影视作品里,我们经常看到古人拿银子付账的场景。一锭白花花的银子在镜头下光彩耀人,元宝般的模样看起来也格外讨人喜欢。尤其在那些富商贿赂,拿出成箱的银锭的场景里,箱中码得整整齐齐的银子更是让人炫目神迷。也难怪古人还管银子叫“雪花纹银”,无不是对其光泽和外貌的夸赞。
不过,影视剧归影视剧,现实里的银子的是那么回事吗?类我们当下的钞票,刚出厂的新钞或许还有美感可言,要是在市面上流通得越久,其也就越来越皱巴,别说美感了,甚至还有一点丑陋。
其实,古时候的银子也是如此,电视剧里白花花的“雪花纹银”基本上是不存在的。市面上流通的银子大部分都是经过了好几手,不但黯淡无光,古人为了鉴定假,上面更是布满了牙印和污渍。不夸张地说,就算如今扔在地上,你都不会去捡。
而且,我们在荧幕上看到的元宝状的银子,民间基本上也是很少见的。锭银倒是有,但由于面额太大,随便一锭就能供一个平民家庭吃上一年了。所以,锭银一般只流通于官府当中。至于民间流通的货币,一般都是以铜钱为主。就算有银子,也是为了方便交易凿下来的碎银,很难有成锭的银子出现。
并且,为了方便交易,在古时候各个商铺里,基本上都有专门裁剪银子的工具,还有称量碎银用的戥子。也是由于银子数额庞大,那种古装剧里一抓一大把碎银的情况也很少出现。正儿八经交易时,碎银都是被戥子精确到两的。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古时候制银工艺粗糙,古人制作的银子里往往含有大量杂质。就算是官方出品,尚未流通过的锭银。也没有看起来那么光芒四射,而是暗沉无光。并且,含有杂质的银子非常容易被氧化,用不了多长时间,上面就会形成一层黑色的氧化层,更加影响美观了。
而这种情况一直到明朝中后期才算有所改观,随着海上贸易的发展,西方的商人们发现我国对白银的需求相当大。而西方人一直是金本位贸易体系,并非银本位,银子在他们眼里只是商品而已。
为了打开我国的贸易市场,他们从当年银矿丰富的玻利维亚和墨西哥运来了大量白银,并在我国福建地区换购了大量西方人所需的明朝商品。一时间,大量白银涌入我国,对市面上丑陋不堪的白银产生了极大冲击,同时也造成了白银的大量贬值。由于银矿里的白银纯度较高,这时民间流通的白银才相较之前稍微有了一些光泽。
虽然西方人更喜欢用银币来进行交易,但传入我国后,还是被国人熔成了更加本土化的碎银或银锭。尽管色泽上还算可以,随着国人使用习惯的影响,这些银子大概率最后依然会布满污渍和牙印。所谓钱越用越脏,看来不管是现代还是古时候,都逃不过这个定律。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