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东汉末年三大名将,他们在历史上有何成就?

  大家好,这里是为什么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东汉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东汉末年,民不聊生,战乱横行,动荡不安。黄巾带来了各地连年的战火。在东汉朝廷方面,平定各地、稳定大局上居功至伟的三名将领、重臣,即皇甫嵩朱儁、卢植,后人在传习和引用时,习惯将他们合称为“汉末三将”。他们以威信和将略,给汉末风雨飘摇的乱世带来了短暂的安定。时人称颂他们维护稳定的功绩。如:“天下大乱兮市为墟,母不保子兮妻失夫,赖得皇甫兮复安居。

  “汉末三将”在立下大功后,不居功自傲,不拥兵自重,然而进取不足,没有余力也无暇对地方军阀进行有力且有效的制裁,导致群雄割据的局面无可挽回地形成,东汉朝廷也只能苟延残喘,在权臣下一步步走向覆灭。

  汉末三大名将与三国时期三大政权的奠基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曹曾与皇甫嵩、朱儁共同参与朝廷平定黄巾的战争;孙坚在平定黄巾的战争中,是朱儁的得力部下,并由此获得了战功和声望;刘备则是卢植的学生,从卢植门下得到了广阔的人脉。

image.png

  1、皇甫嵩

  皇甫嵩(?-195年),字义。安定郡朝那县(今宁夏彭阳)人。东汉末期名将,雁门太守皇甫节之子、度辽将军皇甫规之侄。

  皇甫嵩出身于将门世家,最初被举为孝廉、茂才。汉灵帝时被征为侍郎,迁北地太守。黄巾爆发后,皇甫嵩与吕强上疏请求解除,被授为左中郎将,率兵讨平黄巾之乱,“威震天下”
。战后被拜左车骑将军、领冀州牧,封槐里侯。到任后,他奏请减免冀州百姓一年的租税。后因得罪权宦赵忠、张让而被罢免,改封都乡侯。中平五年(188年),被起用为左将军,击破王国叛军。董卓掌权时,皇甫嵩遭董卓陷害,经其子皇甫坚寿求情,才得以保全性命。董卓被诛后,皇甫嵩出任征西将军,诛灭其宗族。晚年历任车骑将军、太尉、光禄大夫、太常等职。

  兴平二年(195年),皇甫嵩去世,获赠骠骑将军。唐德宗时,位列武成王庙六十四将;宋徽宗时,位列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image.png

  2、朱儁

  朱儁(?-195年),字公伟。会稽郡上虞县(今浙江绍兴上虞区)人。东汉末期名将。

  朱儁出身寒门,赡养母亲,以好义轻财闻名,受乡里敬重。后被太守徐珪举为孝廉,任兰陵令,颇有治绩。再升任交州刺史,以家兵五千大破叛军,平定交州。战后以功封都亭侯,入朝为谏议大夫。光和七年(184年),黄巾爆发,朱儁以右中郎将、持节平定三郡之地,以功进封西乡侯,迁镇贼中郎将。又率军讨平黄巾,“威声满天下”
。中平二年(185年),进拜右车骑将军,更封钱塘侯。后为河内太守,击退进逼的张燕。

  权臣董卓秉政时,想任朱儁为副手,遭其婉拒。其后出逃荆州,更屯军中牟,徐州刺史陶谦等欲推举他为太师,并传檄各州牧伯,相邀讨伐李傕、奉迎天子。但朱儁却奉诏入京任太仆。初平三年(192年),升任太尉、录尚书事。兴平元年(194年),行骠骑将军事,持节镇关东,因故未成行。

  兴平二年(195年),李傕与郭汜相互攻,郭汜扣留朱儁作为人质。朱儁性格刚烈,即发病而死。

  3、卢植

  卢植(139年-192年),字子干。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人。东汉末期经学家、将领。

  卢植性格刚毅,师从太尉陈球、大儒马融等,为郑玄、管宁、华歆的同门师兄。曾先后担任九江、庐江太守,平定蛮族叛乱。后与马磾、蔡邕等一起在东观校勘儒学经典书籍,并参与续写《汉记》。黄巾时为北中郎将,率军与张角交战,后被诬陷下狱。皇甫嵩平定黄巾后,力救卢植,于是复任为尚书。又因上谏激怒董卓被免官,隐居在上谷军都山,被袁绍请为军师。初平三年(192年)去世,时年五十四岁。著有《尚书章句》、《三礼解诂》等,今皆失佚。唐代时配享孔子,北宋时被追封为良乡伯

  公孙瓒和刘备都是卢植门下。范阳卢氏后来也成为著名的家族。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