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指定的托孤大臣李严,后来为什么会被废为平民?

  白帝城托孤,这是一个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历史事件。据《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记载:章武三年(223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虽然在白帝城托孤中,诸葛亮是当仁不让的主角,但是,刘备指定的托孤大臣,实际上是两位,也即除了诸葛亮,还有李严这位大臣。

  彼时,刘备让李严与诸葛亮一道受遗诏辅佐少主刘禅;以李严为中都护,留下镇守永安。公元223(建兴元年),后主刘禅即位后,李严被封为都乡侯、假节,加光禄勋。但是,公元231年,李严却被诸葛亮废为平民,迁徙到梓潼郡(治今四川梓潼)。那么,问题来了,诸葛亮死后,同为托孤大臣的李严为何“激愤而死”?

  一

  首先,公元231年,诸葛亮率领大军北伐曹魏的时候,李严押运粮因为下雨道路泥泞延误时。对于李严来说,为了推卸责任,反而怪罪甚至诬陷诸葛亮的北伐,导致诸葛亮不得不退兵。等到诸葛亮回到成都后,事情相大白,李严的行为,自然遭到了蜀汉文臣武将的反对。所以,诸葛亮上奏后主刘禅,将李严这位托孤大臣废为平民,迁徙到梓潼郡(治今四川梓潼)。

image.png

  自此之后,李严不仅失去了蜀汉朝廷授予的官职,更是只能留在偏远之地,无法回到蜀国都城成都。公元234(建兴十二年),李严听说蜀汉丞相诸葛亮去世,于是发病而死。李严生前常企望诸葛亮会再次起用他,考虑除诸葛亮之外,其它的大臣不可能再用他,故此激愤发病,最终去世。由此,非常明显的是,诸葛亮的去世,直接让李严“激愤而死”。对此,在笔者看来,究其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

  二

  一方面,这是因为诸葛亮去世后,李严认为不会有人再启用自己了,也即自己不仅无法官复原职,更很难回到成都了。对于李严来说,在蜀汉的地位较特殊,作为刘备留下的托孤大臣,李严的地位可以说是和诸葛亮相提并论的。在官职上,诸葛亮曾上表李严为骠骑将军。在汉末三国时期,骠骑将军位同三公,仅次于大将军。所以,在蜀汉的文臣武将中,只有诸葛亮能够将李严废为平民,同样的道理,也只有诸葛亮可以重新启用李严。

  现在,到了公元234年,随着诸葛亮的病逝,李严想要被重新启用的幻想,无疑是幻灭了,这成为李严“激愤而死”的重要原因。也即对于贪恋权位的李严,废为平民的遭遇,是难以接受的。另一方面,在诸葛亮去世后,他在蜀国的继任人选,也很难重新启用李严这位老臣。公元234年的秋天,诸葛亮病重之际,蜀主刘禅派遣尚书仆射李福前来军前问候,同时询问诸葛亮的继任人选。

  三

  面对李福的询问,诸葛亮给出了蒋琬、费祎这两个人选。于是,蒋琬被后主刘禅任命为尚书令,不久又加行都护、假节,领益州刺史,再升为大将军、录尚书事,封安阳亭侯。在蒋琬去世后,费祎执掌蜀国大权。因此,在后诸葛亮时代,蒋琬、费祎可以说是蜀国的丞相了。对于蒋琬和费祎来说,前者是主张北伐中原,至于后者,虽然了姜维北伐的规模,却也不是完全主张停止北伐的。在此基础上,不管是蒋琬还是费祎,都和阻挠北伐的李严难以形成共识。

  公元231年,李严阻挠甚至了诸葛亮北伐行动,这遭到了蜀汉群臣的反对,成为李严被废为平民的重要原因。所以,在笔者看来,李严应该明白,诸葛亮指定的蒋琬、费祎,也很难重新启用自己,这让李严更加看不到希望了。当然,这也是李严的性格原因,导致其在蜀汉朝廷相对孤立。

  四

  最后,《三国志》的作者陈寿曾表示:“都护李严性自矜高。”也即李严这个人高傲自大,和蜀汉群臣的关系较差。对此,在笔者看来,李严的性格,无疑和魏延、关羽较相似,不够圆润。在此之前,李严碰到了刘备这样宽宏大量的君主,还能够发挥自己的作用。但是,在刘备去世后,李严在蜀汉则没有坚定的后盾了。并且,李严还是一个自私自利之人,《三国志·李严传》中记载的李严主动要求分地建立巴州,自己当巴州刺史,并且,李严还怂恿诸葛亮“宜受九锡,进阶称王”。

image.png

  在此基础上,不管是蒋琬、费祎,还是之后的大将军姜维,作为诸葛亮亲自提拔和培养的人才,无疑都不敢启用李严。退一步来说,就算后主刘禅要再度启用李严,也没有合适的位置给他,因为按照李严的资历,肯定要授予大将军、丞相这样的官职,这势必会引起群臣的反对。总的来说,咎由自取的李严,从位高权重的托孤大臣坠入谷底,被诸葛亮废为平民,迁徙到梓潼郡(治今四川梓潼)。当然,如果和曹魏、东吴的托孤大臣起来,李严的结局其实已经算是幸运了,如司马懿和曹爽都是魏明帝曹叡的托孤大臣,结果司马懿诛灭曹爽三族,再如孙权留下了诸葛恪等托孤大臣,结果这些托孤大臣几乎都没有获得终的结局。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