浊泽之战韩赵两国到底发生了什么 两国为什么先后撤军

  跟着为什么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实的浊泽之战。

  公元前370年,征战一生的魏武侯终于支持不住了,于这一年病逝,然而不知道是出于什么原因,魏武侯并没有指定继承人,因此魏国陷入内乱,魏国的邻居赵韩两国,开始准备武力干涉。

image.png

  公元前369年,赵韩两国集结军队,向魏国进发,当时的公子魏罃派军队迎击韩赵两队,战于浊泽,此时的魏国内乱未止,政令不一,军队战斗力也急剧下降,被韩赵两军大败于浊则,进而韩赵两军继续进攻,包围了安邑,同时也包围了公子魏罃,这是韩赵两国近几十年来对魏国最大的胜利,接下来魏国的命运就将掌握在韩赵两国国君的手中,他们开始商量起来接下来的对策。

image.png

  韩赵两国国君究竟是如何商量的,细节不得而知,我们先跳过这个过程来看一下结果,令人非常意外,因为最终的结果是韩赵两国国君因为意见不合,竟然先后各自撤军,对魏国的内乱不管了,而魏国呢,则有惊无险的度过了这次危机,那么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呢,竟然使韩赵两国国君一言不合就将这次军事行动的努力化为了泡影。

image.png

  我们再来看一下当时的史料的记载,大致的意思是,赵国认为应该掉公子魏罃,立公子缓,并让魏国割让土地然后撤军;但是韩国不同意,认为不应该随意掉魏国公子,而应该让魏国一分为二,削弱魏国,因为韩国认为做事太过贪婪会遭天下非议,赵国觉得韩国愚昧,韩国人不高兴,竟然自撤军了,赵国眼看只剩自己了,势单力孤,也就撤军回国了。我们现在来看史料的记载,其中的谜团实在很多,但每一件事的发展都是有因果的,那么韩赵两国国君的意见为何差别如此之大,我想恐怕与五年前发生的事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image.png

  五年前,也就是公元前374年,就在这一年,韩赵两国都发生了一件大事,对他们的国君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当时他们的国君分别是韩懿侯和赵成侯,而他们也是这次浊泽之战的主角。

image.png

  我们先来看赵国事件,公元前374年(这里采用竹书纪年记载的说法),赵成侯刚刚继位,准备迁都邯郸,意图南下中原,此时的公子胜眼看国都空虚,起兵叛乱,然而很快被赵成侯击败,公子胜逃亡到了魏国,当时的魏武侯意图控制赵国,于是起兵支持公子胜,与赵成侯争夺君位,虽然最后被赵国击败,但这件事给赵成侯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对魏国怀恨在心,寻机报复魏国。公元前370年,魏国公子缓和公子魏罃争夺君位,兵败逃入赵国,赵成侯意识到时机到了,于是联合韩国出兵帮助公子缓夺位。通过这件事我们就能理解赵国国君对处理魏国事情的立场了,他要来一个以牙还牙,一报还一报。

image.png

  我们再来看韩国事件,也是公元前374年,这一年,韩哀侯还是韩国国君,但是却被韩山坚所,此后大家拥立韩哀侯之子为国君,也就是韩昭侯。韩昭侯亲眼目睹了韩国君臣之间的戮,他不愿意这种事情再度发生,所以他要制止,他必须向天下表明,他韩国是绝对不允许这种弑君之事再发生了,这涉及到韩昭侯的切身利益问题,他又怎会让步,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魏国这件事上,韩昭侯极力反对掉魏公子魏罃了,因为他不想树立这样一种风气,同时也不想让韩国再度上演。

image.png

  韩赵两位国君,每个人都有自己心中去不掉的事,都坚持着自己的立场,不肯退让,于是生气的韩昭侯率军撤退了,离开了这个是非之地,赵成侯无奈也退去了,被包围的公子魏罃想不到这次的危机就这样化解了,他一鼓作气,打败了城外的公子缓,继承魏国国君之位,史称魏惠王。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