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对慈禧到底有多重要 死后再也没有人替慈禧太后分忧
对李鸿章和慈禧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为什么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晚清四大重臣,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和张之洞,虽说对于慈禧太后来说,个个不可或缺。但是在慈禧太后心中份量最重的莫过于李鸿章。李鸿章对于慈禧太后,就像刘备身边的诸葛亮,武则天手下的狄仁杰。无论感情还是功劳,都是任何人无法取代的。
李鸿章照片
01 李鸿章堪称晚清第一管家
李鸿章几乎参与了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以来的全部军政大事,李鸿章算得上晚清第一全才,曾国藩都未必敢当。他与本首相伊藤博文和德国俾斯麦被西方世界评为“当世三杰”,在当时晚清大臣中,堪当大梁之人屈指可数,特别是与洋人打交道,更是个个如老鼠见了猫,腿都打颤。左宗棠也只擅长军事。只有李鸿章能辗转于西方狼群中,利用各方互相制约,使大清苟延残喘数十年,换个人西方炮火可能早已飞遍了全国。
李鸿章组建的淮军洋枪队
02 李鸿章曾有满腔豪情“中兴”志
说李鸿章生不逢时,一点不为过。从1843年选为优贡,遵父命北上,书生意气,欲为国出力,救人民于苦难之中。一时写下“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觅封侯”的豪迈诗句。自1853年李鸿章正式进入官列,跟随父亲办团练开始,从此就再也没消停过,从太平天国到《辛丑条约》,为晚清碎了心。为平定太平天国组织淮军,为避免重蹈战争覆辙,发起洋务运动,以图quot;中兴“。
洋务运动军械厂
03 甲午惨败如堕深渊
不想甲午战争却给他的雄心壮志以致命打击,其实这也应证了当初与左宗棠的“海防”与“塞防”之争,也有他的道理。如果保住丢了新疆,那么历史又会怎样评价呢?总之,他苦心孤诣多年一定要打赢的仗,最后还是失败了,这对他的打击是致命的,加上步入老年,精神从此萎靡不振,迷失了方向。以致八国联军进京,他居然抗旨拒战,而与列强签订《东南互保协约》,他认为慈禧太后对十一国宣战是愚蠢举动。之前洋务运动高峰期没打赢一个本,洋务运动垮了,还能打赢更强大的十一国联军吗?所以他名为反对慈禧太后,实际上这是替慈禧太后保存了实力,慈禧太后内心知道自己错了,没有责怪他,反而越发觉得朝廷不能没有他。自己拉的屎,又要李鸿章擦屁股,辛丑谈判还是要79岁的李鸿章。
《马关条约》谈判现场
04 《辛丑条约》为晚清流完最后一滴血
我们现在很多人认为不平等条约都是李鸿章谈判不行造成的,其实是难为了他,战场失去的东西怎么能在谈判桌上拿回?这个谈判不是生意场上的谈判,不是对等的。实际上每次谈判李鸿章也是费尽心机,本着慈禧太后少赔一分是一分的原则,与列强斗法斗智,有时候甚至哭着请求对方。他把《马关条约》签订拖到遥遥无期,最后招致本愤青枪失去一只眼。即便如此,李鸿章依旧亲临谈判桌,并且以被刺为由,坚决砍掉了一亿两银子。《辛丑条约》一开始也是绞尽脑汁与列强周旋,直到最后李鸿章直接甩话:你们如果不顾清的死活,把清弄垮了,一两银子你们都别想拿走。最后赔款的白银数额,从10亿两,减至4.5亿两,连本带息合计9.8亿两。李鸿章签完《辛丑条约》,一直不止,然而他躺在病床的生命最后时刻,公使还来到他床前逼他画押,他断然拒绝。偌大一个朝廷,无人到这个程度!
《辛丑条约》谈判现场
05 至死仍牵挂晚清存亡
李鸿章当初入道,本来一腔热血。其时,晚清虽然刚经历战争劫难,但是他认为国家实力尚在,只要励精图治,依旧有重立强国之林的机会。没想到,呕心沥血,劳一生,最后还是无力回天,换来的依旧是大厦将倾。在他遗言里,对自己一生劳碌而有心无力的悲哀尽现无遗:
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
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
秋风宝剑孤臣泪,落锦旗大将坛。
海外尘氛犹未息,请君莫做等闲看。
与当初写《入都》时的豪情万丈恍若隔世,判若两人。但是他在遗书里依旧不忘勉励慈禧太后改革图强:“,殷忧启圣,举行新政,力图自强”。据说慈禧太后看完,悲痛欲绝。
慈禧太后听到李鸿章死讯脸色惨白
李鸿章之死对于慈禧太后,何止是断其一臂,简直是折其脊梁。狄仁杰死后,武则天三天不上朝,抚柩痛哭“朝堂已空”,李鸿章死后,慈禧太后有过之而无不及。李鸿章一走,清廷进入倒计时,朝中仅剩一群包,有能力的又想自立为王,再无人替慈禧太后分忧。李鸿章的死,无异于摇摇欲坠的大厦折了顶梁柱,患难家庭失了主心骨,因此,慈禧太后的崩溃是完全可以预见的。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