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太后垂帘听政多为什么没有出现外戚专权 不危政的原因有很多方面
今天为什么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宋朝外戚专权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太后临朝听政是后妃参政的一种,也是中国古时候封建君主制度下的必然产物,并且,从战国时期开始到清末一直存在。其中以吕雉和慈禧最为著名,但是中国历代很多太后临朝听政后,要么出现外戚专权,要么风评极差,还产生了如牝司晨这样对女性参政的诋毁词语。但宋朝是个特例,宋代的太后垂帘听政,不仅没有触动过大宋王朝的根基,也从未出现外戚专权现象;反而,巩固了大宋的治,在历史上的评价很高。那么,为何宋代太后垂帘听政人数为中国之最,却从未出现外戚专权的现象呢?
宋代太后垂帘听政出现的条件
宋代的太后垂帘听政是后妃参政的一种,属于后妃参政形式中的直接参政。多发生在皇位交接过程中,或是当国家处于特殊时期时,辅助皇帝稳定政局,是在宋代皇帝和大臣认可下进行的。这是因为,宋代对于太后听政持开明的态度,而且宋代太后听政多是在特殊的情况下由大臣上书请求听政,而特殊情况可分为以下四种。
1.第一,宋代太后垂帘听政出现的条件之一——扶持幼帝
首先,宋代太后垂帘听政出现的条件之一——扶持幼帝。因为宋代的多位皇帝都是幼年继位,如,宋仁宗、宋哲宗、宋恭宗、宋端宗、宋怀宗等几位皇帝,其中宋仁宗继位时年纪最大,也只有十三岁,宋恭宗年纪最小,只有四岁。幼主临朝,自然是无法处理国事,如此一来就需要有人辅佐皇帝,所以就有了宋代太后垂帘听政的情况,也是所谓的母凭子贵。
同时,宋代重视孝道,为太后垂帘听政提供了礼法依据。因为,太后身为以帝王之母,在宗法上居于皇帝之上,由太后辅佐帝王垂帘合情合理。如,辅佐宋仁宗的是刘太后,辅佐宋哲宗的是高太后,辅佐宋恭宗的是谢太后,辅佐宋端宗、宋怀宗的是杨太后。其中,刘太后和高太后听政的时间非常长,对宋代的朝政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于幼帝有很大的扶持之功。
2.宋代太后垂帘听政出现的条件之一——皇帝病重不能亲政
其次,宋代太后垂帘听政出现的条件之一——皇帝病重不能亲政。因为,宋代的即位帝王曾出现过因病不能理政的情况,如,宋英宗和宋神宗病重后都由曹太后垂帘听政,《宋史》记载:quot;帝感疾,请权同处分军国事,御内东门小殿听政。quot;quot;皇太后处分称quot;吾quot;,群臣进名起居于内东门。从之。quot;足见,曹太后垂帘听政的情况,是发生在宋英宗重病的情况下的,而且是在群臣和皇帝的请求下才被动听政的。可见,宋代太后并无恋栈权位的情况,其听政多是为了稳定朝政。
3,宋代太后垂帘听政出现的条件之一——帝不正
另外,宋代太后垂帘听政出现的条件之一——帝不正。中国古时候重宗理,为了保障帝位的安全交接,从周始就实行了嫡长子继承制,为的就是确保帝在继承时的纯正。可是,宋代宋太宗一脉常常出现断嗣的情况,这样一来,就必须从宗族子弟中挑选人选来继承皇位。所以,宋代出现十几位皇帝不是由嫡长子身份之家皇位的情况,直接导致这些皇帝的地位会受到质疑。
于是,宗族子弟登基的皇帝为了证明自身帝位的合法性,就会请太后来辅政并稳定政局。与前代由大臣辅佐帝王的情况不同,宋朝在出现一些国家政权无常运转的情况时,多会选定太后或者太皇太后来垂帘听政,不仅出现在皇帝年幼之时,也出现在皇帝年长发生帝不正之时。如,宋太宗、宋英宗、宋徽宗、宋高宗、宋孝宗、宋理宗、宋端宗、宋怀宗等诸多帝王的即位,都属于帝不正。
其中,以宋英宗的继位属于帝不正的典型代表。宋仁宗无子,在诸多宗室子弟中挑选了宋英宗继位,《东都事略》记载:quot;仁宗皇帝擢陛下于公族,授之以大器。quot;但是,宋英宗继位不符合嫡长子继承制,就需要有人来辅政,既保证宋仁宗离世和宋英宗继位前这段空白时间的朝政稳定,也是对宋英宗继位合法性的证明。而,曹太后曾和宋仁宗和一起主持了英宗的婚事,使得宋英宗的合法性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认可。另一方面,曹太后的垂帘听政也的确确保了宋英宗的继位成功。如,《东都事略》记载:quot;左右欲开宫门召辅臣,皇后曰:#039;此际宫门岂可夜开!#039;且密谕辅臣黎明入禁中。又取粥于御厨。医官既出,复召入,使人禁守之。quot;说宋仁宗驾崩时曹太后表现得极其镇定,制造出仁宗还在世的假象,直到英宗顺利即位才对外报丧,保证了朝局的安稳使英宗得以顺利即位,也让宋英宗的地位因为皇太后的认可有了合法性。足见,太后垂帘听政在帝不正时,对于宋代朝政交接的作用。
其中,宋徽宗的继位也属于帝不正的代表,而他的继位完全是由向太后决定的。《宋宰辅编年录》记载:quot;惇厉声曰:quot;在礼律当立同母弟。quot;皇太后曰:quot;当立端王。神宗皇帝诸子,申王虽长,缘有眼疾。次即端王,当立。quot;......于是,惇不得已承命。quot;可见,宋徽宗在继位的时候,曾遭到了宰相章惇的强烈反对,章惇认为申王年长当立,是太后以申王有目疾为由,才促成了宋徽宗的继位。只是,宋徽宗是在质疑声中登基的,虽然年纪已长,却仍然请求太后垂帘听政,这是因为朝臣对他的质疑使他恐慌。而太后在皇帝的请求下垂帘听政来稳定朝局,保证了政权的平稳过渡和运行。
4. 宋代太后垂帘听政出现的条件之一——政局动荡
再者,宋代太后垂帘听政出现的条件之一——政局动荡。宋代的朝局大体上是稳定的,但是北宋末年和南宋末年,宋朝的朝局曾出现过动荡的局面。如,北宋末年,金兵南下攻破开封城,张邦昌在金人的威胁下建立了伪楚政权,为了保证其政权的合法性,曾册立哲宗孟皇后为宋皇后,垂帘听政。如,南宋末年的谢太后和杨太后,都曾在朝局动荡的情况下听政。而动荡时期的太后垂帘,虽然多是,但是其作用也是以太后之尊来证明其政权合法性。
综上可知,宋代太后垂帘听政的情况,多是太后被动听政,有的是先皇嘱托,有的是在大臣和皇帝的一再请求下才垂帘听政的,足见太后本人并无恋栈权位之心,在其垂帘期间能够自我约束、行事谨慎,自然不会在垂帘听政后,做发展自身羽翼为祸朝政之事。在此基础上,宋朝群臣和皇帝对太后垂帘听政持认可的态度,其目的是以太后的立法尊位,来为新帝的登基保驾护航,也是为稳定新旧政权时的朝局。所以,宋代太后垂帘听政,在国家处于特殊时期时,保证皇权的顺利过度和维护国家的大局稳定,可以说是对皇权的一种补充,是特殊时期皇权的一种象征。虽然具备以上的客观条件,但是宋朝为什么选择太后作为垂帘听政的人选呢?
宋代为何会选择太后作为垂帘听政的人选原因
1,与宋代的孝道观念有关
首先,宋代为何会选择太后作为垂帘听政的人选原因,与宋代的孝道观念有关。宋朝实行以孝治国的理念,如,宋代王铚的《默记》中记载:quot;皇朝以孝治天下,笃厚人伦。quot;宋代把孝作为治国的理念,不仅体现在小家对父母至孝,也体现在国家中。宋代帝王不仅在整个中推行尊老的观念,还把孝作为考核官员和选拔官员的重要标准,而皇帝本人也要以身作则。宋代的皇帝大体上也都是孝顺的,如,《宋史》记载:quot;建隆二年,太后不豫,太祖侍药饵不离左右。quot;说宋太祖在自己母亲生病的时候曾亲自侍奉汤药。所以,在宋代皇帝都很孝顺的情况下,太后垂帘听政才会顺理成章不被反对。
2,与宋代垂帘太后的出身与地位有关
其次,宋代为何会选择太后作为垂帘听政的人选原因,与宋代垂帘太后的出身与地位有关。宋代后妃的出身相较于前朝而言总体偏低,这与宋代门阀士族的消亡有关,宋代政权人物的更迭换代之快,意味着即便是皇后族人的后代也未必能保持世代兴旺,如宋宗时的王皇后家族的后代甚至曾乞讨为生。还有,鉴于唐代后妃援引外戚扰乱朝政的情况,宋代
quot;女子之防尤严quot;,宋代在后妃的选择上,一方面多选择武将之家出身的女子,既是对武将的拉拢,也是因为在重文轻武的国策下宋代武将的地位偏低;另一方面,宋代的后妃中有些出身低到来自市井,上文提到的刘太后就是商人之女。而后妃出身低微,则意味着太后即便垂帘听政也没有能够依辅助的母家来发展外戚的势力,这也是为何宋代太后垂帘听政人数为中国之最,却从未出现外戚专权的现象的原因。
宋代太后垂帘而不危政的原因分析
1.宋代垂帘太后的自我约束
其一,宋代太后垂帘而不危政的原因,与宋代垂帘太后的自我约束有关。因为,儒家思想主张女子嫁夫要从夫,这种思想对宋代的后妃们也起到了一定的影响,反应在现实中,就体现为她们的严以律己和对她们本家外戚的。如,宋仁宗时期刘太后说:quot;吾族未省用此例,何庸以私情扰公法quot;她对于自己族人的违制要求未予准许,足见她对于亲族的约束。即便,宋代垂帘听政的太后也有野心,但是她们的野心多是想要通过参与、获得地位的方式来保障自己在宫中的地位。如,宋仁宗时期的太后刘娥垂帘听政后,曾有人想要为刘氏立宗庙,《宋史》记载:quot;于时小臣方仲弓上书,请依武后故事,立刘氏庙......后掷其书于地曰:#039;吾不作负祖宗事。#039;quot;体现了刘太后的自我约束。而宋代太后的种种行为,与当时的制度和背景有关。
2. 宋代垂帘太后对待外戚的态度
其二,宋代太后垂帘而不危政的原因,与宋代垂帘太后对待外戚的态度有关。因为宋代对于外戚的防范立有祖制,《宋史》记载:quot;祖宗待外戚之法,远禁前辙,最为周密,不令预政、不令管军,不许通宫禁,不许接宾客,不惟防禁之,使不害吾治,亦所以保全之,使全吾之恩也。quot;因为,汉唐两代的后妃就非常有野心,汉代曾出过吕后这样掌管汉代朝政多年的太后;唐代甚至出现过武则天以后妃之身直接称帝的现象。宋太祖鉴于前朝外戚乱政的教训,也为了照顾亲戚,直接把宋代后妃的家族排除在了宋代的决策中心之外,也不忘给予丰厚的恩赏和保护,使得宋朝形成了一整套quot;恩威并施quot;的待外戚之法quot;。
于是,在诸多的祖制要求下,宋代的后妃很是严以律己且会规范其亲族。而宋代垂帘听政的太后,在为皇帝选择皇后时的标准就体现了她们对于外戚的有意抑制。如,刘太后在为宋仁宗挑选皇后的时候就想要挑选门第低下的女子,《宋史》记载:quot;皇太后赐手书门下,以故中书令郭崇孙女为皇后,谕辅臣曰:#039;自古外戚之家,鲜能以富贵自保,故兹选于衰旧之门,庶免它或扰圣政也。#039;quot;刘太后为宋仁宗挑选了已故中书令的孙女为后,中书令虽然位高,但已去世其影响力大大减弱,足见刘太后不仅能自我约束,而且对待外戚,也能进行约束。这在历史上是一个特殊的现象,反映出宋代太后能够抑制外戚的优秀品质。
3.宋代外戚对太后的约束及自我约束
其三,宋代太后垂帘而不危政的原因,与宋代外戚对太后的约束及自我约束有关。宋代的外戚与前朝的想要借助太后的势力干预朝政的外戚不同,宋代的外戚也和太后一样,懂得自我抑制,且对太后的一些不合适的行为能进行劝阻。如,《宋史》记载:quot;吴琚奏东朝云:某人传道圣语敢不控竭。窃观今事体,莫不如早决大策,以安人心。quot;说南宋时吴太后垂帘听政后,她的弟弟还建议她不要听政太久要早立太子,撤帘还政。而吴太后也的听从了弟弟的建议,在立嘉王后即撤帘还政,垂帘时间仅六个月。足见,宋代外戚对太后的约束及自我约束。
4.宋代士大夫对太后垂帘听政的认可态度
其四,宋代太后垂帘而不危政的原因,与宋代士大夫对太后垂帘听政的认可态度有关。因为,宋代的士大夫在宋代君臣共治的治国观念下表现出了对国家的强烈责任感,宋代士大夫直言劝谏在历史上是有名的,甚至不惜去惹怒皇帝也要劝谏,宋朝的宰相甚至可以干预内廷的事务,而他们对太后的做法自然也不例外。如,《宋史》记载:quot;仁宗已不豫,久不御殿,虽宰臣不得见。富文忠公(弼)求入视疾,内侍以公未有诏旨,止之,公叱之曰:#039;安有宰相一不见天子!#039;quot;说宋仁宗因病不上朝,宰相富弼直接冲进宫中斥责皇帝竟然不见宰辅。足见宋代士大夫的强烈责任感和权力之大。
所以,宋代士大夫对太后垂帘听政的认可态度就对太后垂帘听政的推行影响重大。前朝对于太后临朝听政的看法多是斥责的态度,如汉代对吕雉的态度就是谴责和唾弃的态度,可是,宋代的大臣对于太后垂帘听政的态度就较开明,在上文列举的每逢宋代的特殊时期,他们甚至会主动请求太后主持朝政,也反映出宋代大臣对太后的参政是支持的,也认识到了垂帘太后对宋代朝政所起的作用。如,《宋史》记载:quot;臣伏思母后辅佐先帝垂三十年,慈懿之范充被海内。quot;这是宋英宗时期御史中丞王畴的奏章,对曹太后的贡献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但是,宋代士大夫在肯定太后对朝政所起的作用的同时,也对太后的方方面面进行约束。如,《宋史》记载:quot;帝初即位,度上书论六事,又尝献《王凤论》于皇太后,以戒外戚云。quot;刘太后在垂帘听政之初,宋代的士大夫就作了一篇《王凤论》献给刘太后,暗示刘太后抑制外戚。甚至,当太后的行为僭越了帝王的皇权时,宋代的大臣会挺身阻拦。如,曹太后在垂帘之时,司马光甚至直接斥责她,《宋史》记载:quot;臣闻妇人内夫家而外父母家......若赵氏安,则百姓皆安,况于曹氏必世世长享富贵明矣!quot;直接告诉曹太后赵氏才是你的家,你已经嫁了人不要胳膊肘往外拐!足见,宋代大臣对太后听政是支持的,但是这种支持是有条件的,是建立在太后不僭越皇权的基础上的,如有损皇权,或者有僭越的行为,一定会遭到大臣们的强烈谴责和制止。
5.宋代太后垂帘听政的实质
其五,宋代太后垂帘而不危政的原因,与宋代太后垂帘听政的实质有关。上文已经提及,宋代太后垂帘听政的条件为:皇帝年幼、病重、帝不正、处于动荡时,需要太后辅政,期间大臣会对太后在肯定的基础上予以监督和约束。而当朝政稳定之后,若太后久不还政大臣也会采取办法令其还政。如,《孙公谈圃》记载了曹太后与韩琦的对话:quot;太后怒曰:#039;教做也由相公,不教做也由相公。#039;琦廉外不去。及得一声有允意,即再拜,驾起,遂促仪警司撤帘。quot;说韩琦直接跪在曹太后的殿外,一直跪到她下手书还政于宋英宗。
可见,宋代太后垂帘听政的实质,只是宋代在特殊情况下一种不得已的选择。太后垂帘听政代表的是皇权,是对皇权的一种补充,只是以皇帝的母亲或祖母的身份暂时代行皇权。当太后发挥作用时可以垂帘听政,一旦她们对无益时,就需要撤帘归政。即便,太后垂帘听政对地位传承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是也只是象征性的作用,它出现的前提是是不僭越皇权,如僭越皇权一定会引来指责、诘难。纵观整个封建,虽然历朝都有太后干政的制度或措施,但一直到封建末期慈禧太后垂帘听政,太后参政一直存在,验证了太后听政最实质性的原因是中国存在的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结 语
综上所述,太后垂帘听政是贯穿于整个中国封建的,它对于维护政权稳定作出贡献。其中,宋代是一个特殊的朝代,终宋一代共出现九位太后十次垂帘听政,总体来讲,宋代的太后不仅没有对朝政造成危害,反而在国家处在不稳定时期,保证了皇位的顺利交接,在主少国疑的情况下,使得朝政有序地进行,稳定了朝局。
而宋代太后多次垂帘但并不危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宋代太后垂帘而不危政的原因,与宋代垂帘太后的自我约束有关;其二,与宋代垂帘太后对待外戚的态度有关;其三,与宋代外戚对太后的约束及自我约束有关;其四,与宋代士大夫对太后垂帘听政的认可态度有关;
其五,与宋代太后垂帘听政的实质有关,其本质上是对皇权的一种补充,只是以皇帝的母亲或祖母的身份暂时代行皇权。可见,古时候女性参政方面受到的约束和。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