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悼公新政都有什么措施?壮志未成身先死
晋悼公(前586年-前558年),姬姓,名周,一作纠,又称周子或孙周。为惠伯谈次子,其祖父桓叔捷为晋襄公的小。在堂叔晋厉公被弑后,被迎立为君。在位时重用吕相、士鲂、魏颉、赵武等人,惩乱任贤,整顿内政,晋悼公四年(前569年)魏绛推行“和戎狄”的策略,同戎狄相处融洽。联宋纳吴,八年之中,九合诸侯,将晋国霸业推至巅峰。
家世与即位
悼公的祖父桓叔捷并非晋襄公的长子,根据骊姬之乱时所定的制度,除国君继承人外,其余的都不得留在国内。桓叔捷并非太子,故也避居于周室。桓叔捷后生惠伯谈,悼公为惠伯谈次子。悼公适逢王室卿士单襄公,从小受到周礼的熏陶。
厉公七年(公元前572年)十二月乙卯,栾书与中行偃趁厉公出游之时将他囚禁,厉公于六后庚申被弑。厉公的被弑是继灵公被弑以来晋国政局又一次大的动荡。栾书与中行偃以车一乘将厉公薄葬于旧都翼的东门,并恶谥为“厉”,厉公所受的耻辱于晋国历代国君中所鲜见。
厉公被弑后,两人令荀罃与士鲂迎身在周室的桓叔捷后裔为君,由于悼公长兄“无慧,不能辨菽麦”,故而立悼公。悼公当时才十四岁,但已是非常聪慧,他对迎立他的人说:“我原本不曾想过有今天,但时已至此,可能是天意吧。但人们之所以要有国君,是为了听众他的命令。否则的话,立了国君又不听众国君的指示,那还何需要用国君?”下属表示接受,悼公便并大臣于清原结盟。然后于正月前往曲沃朝见大臣时,悼公又当众驱逐有不臣行为的七个臣下,以树立国君的绝对权威。二月初一,悼公于国都新绛(今山西省侯马)正式即位,并于本年改元为元年。
在位期间
自其曾祖父襄公去世后,继位的灵公才只是个婴儿。年幼的国君无法理政,大政掌握于赵氏之手。赵氏首领赵盾好结和排斥异己。在他的治理下,晋国对外国势不振,全不复文、襄时代霸业;对内则弄得卿大夫之间互相勾心斗角。从襄公去世至悼公继位之前的三十多年间,晋国公室同卿族的斗争导致了二名国君被弑,狐、箕、伯、先、等多个卿大夫家族被灭,赵氏中衰。悼公即位后,为提高公室威信和治基础,逐渐起用那些已衰落的卿族。
内政改革
对内方面,悼公命百官,肃内政,任贤良,他用魏相、士鲂、魏颉及赵武为卿,命荀家、荀会、栾黡与韩无忌为公族大夫,以教育卿族子弟。再派士渥浊为太傅,右行辛为司空,并起用弁纠、祁奚和荀宾等为官,整顿军政。
在厉公时代,为恢复晋国的霸业,连年对外发动战争,令国人要负担沉重的军赋,悼公即位后,济贫困,救灾减税,并宽刑节俭。为保证农业的发展,只在家闲内起征农民。减轻赋税是缩减开支,并免去以前的旧债,还拿出粮食帛布援助农民。他采纳魏绛的意见,下令国君以下的贵族将屯积的陈粮卖掉,使得“国无滞积,变无困人”,同时还放宽对渔猎山林湖泊的禁令,令“公无禁利,亦无贪民”。这些政策解放了生产力,改了劳动者的生活质量。
景公时曾令士会重修法典,以强公室。悼公即位后,令士渥浊修改他的先祖范武子之法。这部法典较前者为温和,其目的就是为缓和与卿族的关系。
在军事方面,悼公即位之初,晋国有中、上、下、。但在新军帅知罃与士鲂去世后,找不到适当的人士继任,便将新军与下军合并。同时又精简大批冗员,御戎原本是为文公时代为国君驾车的职务,随着私家势力的发展,卿族也开始设御戎,悼公取消他们的御戎,改由在战时以军尉接任。同时,又在各军分别派遣司马和军尉,用以御车训马和加强军队纪律。
对外方面
在改革内政的同时,悼公总结景、厉两代积累的经验,调整对外政策。当时,楚国乘晋国内乱,发兵灭了舒庸,又与郑国联军乘晋国的长期盟友宋国内乱,连取宋的朝郏、幽丘、城郜和彭城(都在江苏徐州附近)四座城邑。并将奔楚的宋臣鱼石、向为人、向带等五人安置在彭城,派三百乘兵力戍守,以压制宋国和扼住晋、吴间的联系要道。宋国久攻彭城不下后,向晋国救援。悼公亲率军队驻扎于台谷(今山西晋城),同时命士鲂请鲁国出兵。同年十二月,悼公与齐、鲁、宋、卫和国会于虚朾(今河南睢县)以商救宋事宜。第二年,晋国与宋、卫、曹、莒、、滕及薛计八国之师围彭城,彭城守军出降。同年,晋国以齐不参与彭城之会为由,兴兵伐齐,齐以太子光为人质。此年夏天,韩厥和荀偃以诸侯之师攻入新郑外城,并借道郑境攻楚国的焦和夷(都在今安徽省亳州一带),并一直打到陈国。这次行动不仅为为宋国夺回彭城四邑。在联军多次威压之下,郑也向晋国屈服。此后,悼公又多次邀诸侯相会,以打击楚国的势力。
申公巫臣在景公之时献联吴制楚之计,从此晋吴两国开始联盟。至悼公在位后,吴国已在东南兴起,成为楚国一大劲敌。悼公四年(公元前570年),吴国出奇技大胜楚军,取驾邑,楚令尹子重气急之下突发心疾而去世。同年,悼公在泽大会诸侯,派荀会邀吴王寿梦与会,吴王寿梦因道路原因并未前来。当时,陈国由于不堪楚的压迫,也派出使者请求会盟。二年后,吴国主动遣使向晋国打听会盟期,悼公命鲁、卫与吴王会盟于道(今江苏盯胎北)。同年九月,吴国参与了华夏诸侯在戚的会盟。这也标志着自景公时代制订的联吴制楚战略的完成。
北和戎狄
自齐桓公北伐山戎(又称北戎)后,山戎开始华夏化。北戎中最强的无终于悼公五年(公元前569年)遣使到晋国议和。悼公采纳了魏绛的建议,派他前往无终缔结盟约。北方的安宁,令悼公有专注于内政和向南的扩展。
礼遇诸侯
悼公以前的晋国常自恃自力强盛,对诸侯小国随意凌虐,完全不顾及他们的贵族尊严,悼公即位后决定改变外交政策。悼公九年(公元前565年),亲晋的郑国败蔡国,并俘其司马公子燮。悼公便再邀郑、齐、宋、卫、等国会于邢丘(今河南温县)。悼公重新规定朝聘期限的纳贡的数量,郑简公亲自献上蔡国俘虏,以示听命。同时,悼公不再用天子之礼直接在都城内接见朝聘的诸侯,而是亲自到郊外迎接。对于担负太重的诸侯,也给予平均分担的权利。悼公在外交方面的改革,得到了诸侯的认同和好感。
与楚争霸
对晋国霸业有威胁的是南方的楚国,自晋文公开始,他们就是争霸的两方。几十年来,两国的直接对抗都是势均力敌,互有胜负。悼公决定尽量避开与楚国直接冲突,面是选择对夹在两强之间的郑国下手。早在即位之初,晋国以八国之军击败郑、楚联军后,悼公一年之间两次在戚会盟诸侯,再扩建虎牢,以重兵驻守。由于虎牢扼在郑国咽喉,郑国对此非常畏惧,于是主动求和。悼公九年(公元前565),楚国被郑国主动攻击的行为激怒,派令兵讨伐,郑国又与之会盟。一年后,悼公与宋、卫、鲁、曹、莒、、滕、薛、杞和小及齐共十二位诸侯联合攻打郑国,包围郑都新郑。郑国感到害怕,便再求和。双方会盟于戏。但晋国在这次会盟的要求没有达成,在盟会后又率诸侯联军攻郑。此时楚国也因为郑亲晋而用兵伐郑,郑国便再次降楚。这年九月,晋国又联合诸侯攻郑,郑国以大量的乐师和乐器献给悼公求和,双方于萧鱼会盟。
壮志未酬
晋楚相争的同时,东方的齐国借机扩张,在灭掉莱国之后,与王室通婚,并联合莒、等国对晋国若即若离。悼公十六年(公元前558年),齐军围鲁国的成地,又遣国攻鲁的南方。鲁国向晋国求救,晋国准备会和诸侯商讨、莒事宜,悼公却在这时生病,于这年冬天去世,盟会的计划最终未成。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