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代的雕刻艺术有什么特点?雕刻的代表作品有什么?

  辽朝的雕刻艺术有其自身特色。作品以宣扬信仰为多,有石雕和砖雕,保存至今的有几座石窟寺、几座石雕造像和大量墓葬石刻。雕塑作品刀法遒劲,栩栩如生。建筑艺术主要体现在佛塔和佛寺。下面为什么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山西省灵丘觉山寺西塔院中的觉山寺塔、北京市天宁寺塔、辽宁省辽阳白塔、海城析木城金塔造型美观,是辽代最流行的密檐塔中的杰出代表作品。天津蓟县乐寺的观音阁兼唐代和宋朝之长处,雄健壮丽。

  辽朝用契丹文字刻制的石刻。契丹文石刻用契丹大字和小字刻制,一般分为纪功碑、建庙记、哀册文、墓志铭、题记等类。

  契丹大字石刻如:《辽太祖纪功碑》(残)、《大辽大横帐兰陵郡夫人建静安寺碑》、《耶律延宁墓志》、《萧孝忠墓志铭》、《故太师铭石记》与《北大王墓志》等。其中《北大王墓志》(又作《耶律万辛墓志》)是契丹大字石刻中字体最工整的一件,讲述耶律万辛的事迹,本墓志使用辽代契丹大字、汉字刻印。由于刻字工整,字数较多,有利于契丹大字的解读。

image.png

  据《辽史》记载,南京延芳淀、东京道乾州、上京五鸾殿都曾安放辽景宗石像,惜今已不存。20世纪初至今相继发现的辽代石雕像,有上京城内观音菩萨立像,中京辽太祖立像、辽景宗坐像,兴中府天庆寺玉石观音像和西京遗存的一些石雕造像。玉石观音像用汉白玉雕成,体形高大,镌刻精致,上承北齐以来佛家造像风格,又有辽代特有的艺术特征。

  大同市西郊佛字观音堂保存着一组辽朝石刻群像,其中的观音菩萨立像神态端庄,镌刻工丽,是辽代圆雕高大完美的石造像之一。其两侧的胁侍和稍前的八大明王像,神情生动,姿态各异,其中一作契丹装束,更是少见。大同市拒墙堡西南辽南堂寺遗址尚存有释迦佛坐像和、、、侍女、狮、象等石雕残像。

  此外,辽代的墓葬石刻内容也非常丰富,包括石棺、墓志、墓壁石刻、部分画像砖和墓前神道碑、石人、石兽等。

  墓中出土石雕像还有出自辽宁法库萧袍鲁墓的男性头像和朝阳孙家辽墓的男女侍俑、石伏听等。男性头像头带冠巾,方颐高鼻,颧骨隆起,细眉大眼,口微张,神态自然,似带微笑,富有写实色彩,形象栩栩如生,当为墓主人萧袍鲁的头像。墓室内石雕多以主人车马出行、狩猎、宴饮、歌舞、民间故事和青龙、、朱雀、玄武四神为题材,用浮雕、半圆雕、剔地平钑、阴阳线刻等技法进行创作。

image.png

  墓壁雕刻多以故事画和饮宴图为主,有的则雕刻家畜和野兽。这类画像石墓在辽东京道所属的辽阳、鞍山、锦西等地发现较多。

  辽代宫廷雕刻艺术以辽宁省博物馆收的15方辽朝帝后哀册为代表。其中辽圣宗哀册最为精美,“册盖四斜面中间刻四神,围绕以云纹、卷纹、宝相纹、纹。纹络繁华富丽而有规范,雕刻精细,于柔韧中富有刚劲之气”。而圣宗两皇后、兴宗皇后和道宗及其皇后的哀册篆盖上又皆刻有双龙纹,且构图多样,形象生动,雕刻精细,均属上乘之作。

  此外,辽朝还有大量的石经幢和石浮图。石经幢除刻佛经、言咒语或佛、菩萨造像外,也刻佛传故事。这类以修功德、消灾祸、报恩祈福、立传扬名为目的的经幢数量很多,其造型风格特、雕刻技艺精湛。其须弥座八面石刻尤为精美,雕刻精湛,图像逼生动,各具特征,明显地体现了受外来雕刻艺术的影响。

  辽代的石雕艺术在继承契丹人固有文化和中原雕刻艺术传的基础上,又吸收了文化,“把三者融会、消化,故能冲破艺术的牢笼,创造出富有时代特色的民族艺术成品,充溢着写实的生活气息”。

image.png

  石雕之外,辽朝尚有砖雕和泥塑作品传世。辽宁朝阳北塔有砖雕力士、侍者、狮、虎、莲花等图案和五方坐佛各一尊,有五象、双马、五孔雀、五金翅鸟(迦楼罗)生灵座,佛两侧有胁侍菩萨、飞天、宝盖、八大灵塔及塔名,雕刻生动,技艺精湛,是辽塔砖雕艺术的杰作。

  天津蓟县乐寺观音阁中耸立的辽代菩萨是我国最大的泥塑像之一。它通高16米,立于须弥座上,面带微笑,头顶上还有10个小头像,也称“十一面观音像”。像旁另有两座小型的侍立菩萨。

  山西大同华严寺薄伽教殿内佛坛上完整地保存着31尊辽代泥塑菩萨像,有的盘膝趺坐,有的站立,或合掌,或扬手,体态各异。其中合掌胁侍菩萨,体态丰盈,衣饰飘带流畅、自然,为辽塑中的精品。

  辽宁义县奉国寺辽代所建大雄宝殿内现存有迦叶、拘留孙、弃、毗婆、毗舍浮、拘那含牟尼、等七尊佛像,高大庄严,神态慈祥。每尊佛像两侧各塑胁侍菩萨一尊,或仰面,或俯首,或斜视,或平视,姿态各异,栩栩如生。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