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战东吴获胜之后 东吴为什么不趁机消灭蜀汉
很多人都不了解夷陵之战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为什么小编一起欣赏。
蜀汉章武二年(公元222年)七月,刘备伐吴却兵败夷陵(今湖北宜都北),只得退守白帝城收拢残兵败将,以图后进。此时的孙权不但未乘势西攻巴蜀,反而在同年十月,派太中大夫郑泉前往白帝城拜谒刘备,主动求和。究其因果,季汉虽小但小而弥坚,东吴虽大但大而不强,曹魏在侧虎视眈眈,内忧外患不得不和。
一、季汉之强,东吴之弱
季汉之强,东吴之弱,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陆战攻坚能力。
公元221年7月,刘备领兵数万开始对东吴进行大规模征伐。在《三国演义》中,刘备兴兵70万以征吴,东吴起兵20万以拒之。但是,在实的历史上刘备初始兵力不过四万,后又派遣马良联合武陵五溪蛮夷得兵一万,合计不过五万之众,与之相抗的陆逊也领兵五万,在一线作战兵力上双方旗鼓相当。但是在战争初始,刘备军攻入吴境数百里,占领归,兵锋强劲,无人可挡,陆逊也只能领兵退守夷道(今湖北宜都)、猇[xiāo]亭(今湖北宜都北古老背)一线,以避锋芒。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战况,是因为在山地战方面,蜀汉军远胜于东吴军。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的定军山之战中,黄忠刀劈夏侯渊奠定了汉中之战的胜局;而在建安二十年(215年)的合肥之战中,张辽八百破十万,东吴军大溃,孙权在吕蒙、凌、甘宁等人拼死保护下,才得以骑马越过津桥逃出生天。因此,基于战力考量陆逊不得不放弃山陵地带,据险自守,在与刘备相持半年之后,才迎来了转折之机。
章武二年(222年)七月,刘备在败退白帝城后,迅速收拢溃兵,又得赵云领后军来援,此时永安(又叫白帝城,今四川奉节东)驻军已达两万,考虑到东吴军孱弱的战力,先机已失,陆逊也只能望城兴叹。
二、曹魏在侧,内忧外患
夷陵之战后,孙权主动遣使求和,最为直接的原因就是,曹魏打过来了。
公元221年,孙权因袭关羽收荆襄之地,害怕刘备报复首尾难顾,乃假意与魏曹丕遣使修好奉章,并遣于禁等还。”曹丕遂遣“太常邢贞持节拜权为大将军,封吴王,加九锡。”孙权由是称臣于魏,夷陵之战后双方矛盾激化。
公元222年9月,曹丕南征伐吴,命曹休、张辽、臧霸出兵洞口,曹仁出兵濡须坞,曹、夏侯尚、张郃、徐晃率军南郡,东吴居于劣势。此时的孙吴对外要面对来自蜀汉和曹魏的军事压力,对内要时刻提防“山越”随时可能会出现的反叛(汉末三国时期浙江境内山贼式武装集团的称),可谓是内忧外患。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载“孙权闻先主住白帝,甚惧,遣使请和。”
此战过后,三国才算是正到来。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