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人吃什么肉?一般是用什么烹饪方法

  我国唐朝时期的人们一般喜欢吃什么肉?怎么吃?以及对肉的定义是什么?这些原来和我们当代的吃法是完全不同的。

  我们当代人最常吃的是猪肉,一说肉,不注明牛肉、羊肉,肉等,一般都默指猪肉。而在唐朝,最常吃的却是羊肉。

  如,有贵客到家拜访,一般由一名厨师牵着一头活羊,在厅前宰后,便请客人下去挑选羊肉,客人看中哪块羊肉好,自己用刀子割下来,一旁服侍的下人奉上颜色不同的彩棉,让客人把自己选好的羊肉包扎好,然后送去蒸。

  等时间一到,蒸好的羊肉便一块块的送了回来,客人找到自己选的那块彩棉,接过来打开后,把羊肉放进自己的盘里,用刀子切成一片一片的,再在上面撒上胡椒等调味品,即是一盘的美食。

  也许是因为羊肉是唐朝人最常吃的肉食,而羊肉的膻味又很重,所以能去除膻味的胡椒就特别受到重视,而这调味品又是来自西域南亚的舶来品,所以在当时卖的很贵。

image.png

  猪肉在唐朝也是仅次于羊肉的一种肉食,最常用的做法也是蒸着吃。所以,我们读小说、看电视《西游记》里,当妖精们捉拿到了唐僧和猪八戒后,动不动就是弄个大蒸笼来准备把二位蒸熟了吃,这是有生活基础的。

  唐朝人吃羊肉要撒胡椒,而吃猪肉那就一定要就着蒜来吃。当把一盘热腾腾的蒸猪肉端上来,然后把肉片搅碎,浇上蒜泥,配点豆酱,再用刚出炉的面饼包起来,往嘴里一送,顺边流油,别提是多么的美味了。

image.png

  唐朝人一般吃不到牛肉和马肉,因为据《唐律卷十五-厩库》中记载:“主马牛者,徒一年。”也就是说,主人如果掉自己养的马或者牛,那是要服一年的苦役的。唐朝为了保护农业生产,直接立法禁止主人随意死这两种大型牲畜,所以,一般人是吃不到牛肉的。

  除了羊、猪外,唐朝人也吃狗肉,有时还能吃到一些野兽肉,那时自然环境好,人口又少,所以到处都是山林野泽,而那时的人们又尚武,喜欢打猎,所以像兔肉、野猪肉、熊肉,甚至鹿肉、蛇肉等也是唐朝人口中的美味。

  唐太宗贞观年间,朝廷为了树立勤俭节约的风气,下令有御史外出巡查的时候,各地不准给御史吃肉,以防扰民。而这,又产生了一个小故事。

  据《新唐书-列传第二十三》记载:有一天,有人向皇帝李世民打了个小报告说,皇上明告天下,御史外出不准吃肉,而有一位御史却是顿顿让州县给他吃,这个御史就是您身边的红人马周。

  李世民听了却不生气,脸也不红,而是御笔一挥:我下令不许吃肉,马周吃的是!吃算啥事?你这是离间君臣关系,拉出去打!

  这能算是李世民护短吗?事实上可能算,但在唐朝时的理论上又不算,因为在唐朝时期,人们的概念里,对肉的定义一般是指兽牲类的肉,而鸭鹅等都叫“禽”,吃肉还的可以算没犯“肉戒”。

  唐朝时,跟猪羊牛相,肉在唐朝要便宜的太多了,基本上普通人家里,家家户户都养着。最典型的农家饭就是现一只或蒸或煮,再来一锅新蒸出来的米饭,配点地里种植出来的韭菜或其它绿菜叶,正如孟浩然《过故人庄》里说:“故人具黍,邀我至田家。”

  那个时候还没有高科技,也就是说没有冰箱、冰柜,如果碰到有很多肉一时吃不完,古人便用盐、醋、酒、花椒等各种调料,加上风干、烘干、发酵等制作技术,做出脯、腊、酢、菹等各种保质期很长的食物(酢cù,同醋,指用醋或其它酸化手段保存的食物,菹zū,指腌菜或肉)。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