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宗宪的灰色人生是怎样的?他给后人留下了什么启示?
说到胡宗宪,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为什么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事迹。
从功绩和成就来看,胡宗宪绝对算得上一位能臣,平息是他一生最大的亮点。但回到做人方面,胡宗宪又表现出了趋炎附势、挥霍无度的一面,所以后人一直对他的人品颇有争议,那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胡宗宪本人呢?其实历史上像胡宗宪这样的人物并不少,功过我们也要分开来看,这并没有什么矛盾的,世上本就没有十全十美的万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是我们要做的。
(一)破格提拔
胡宗宪,“嘉靖十七年进士”,在刑部观摩实习政务两年后,出任山东青州府益都县令。益都多年来不仅遭受亢旱和蝗祸天灾,还常受附近盗匪的抢掠,子苦不堪言。
胡宗宪下车伊始,立即组织百姓抗旱自救、消灭蝗灾、发展生产,又安抚招降了为害一方的强盗集团。他将大部分强盗遣回原籍为民,留下千余名军事骨干组成自卫团保境安民。两年后,益都面貌焕然一新,百姓安居乐业,胡宗宪声名鹊起,被破格擢升为御史。
明代九边重镇之首宣府和大同,是防御蒙古军队的前沿阵地。此地因战略位置极为重要,朝廷以重兵把守。胡宗宪出京巡行按察到此地时,适逢“诏徙大同左卫军于阳和、石。”军士们不满被调往山高水寒之地布防,群情汹汹,聚众喧哗。为稳定军心,胡宗宪不顾众人劝阻,以身涉险,“单骑慰谕”,并当场许诺部队依旧在宣大驻防,军士们的心“乃定。”
他巡按至湖广时,积极为当地官府出谋划策,平定苗民。他的能力和才华得到朝廷的高度认可,再次被提拔为浙江巡按监察御史。这次任职,把胡宗宪推向抗倭斗争的最前沿。
(二)攀龙附凤
此时,东南沿海倭患加剧。为牟取暴利,烧抢掠、无恶不作。海盗汪直纠集一群亡命徒和本浪人,组成集团,占据本五岛,自称徽王。海盗徐海照葫芦画瓢,拉起一支约三万人的武装,多次大规模入侵至长三角地区。
大小海盗首领们与由本浪人组成的正集团沆瀣一气,荼百姓,攻城略池。盘踞在海上五岛的汪直“煽诸倭入寇”,徐海等大小海盗在内地遥相呼应“扰郡邑”。嘉靖在严嵩建议下,特派工部右侍郎赵文华前往浙江“督察军务”。
赵文华是严嵩的义子,“恃严嵩内援,恣甚。”他趾高气扬向浙江总督张经索要两万两白银,碰了一鼻子灰。浙江巡抚李天宠痛恨其狗仗人势,对他采取“老虎拉车----不吃这一套”态度。胡宗宪却从赵文华身上发现了攀龙附凤的终南捷径,于是处处曲意迎合他,在“经、天宠不附”情况下,“宗宪附之。”赵文华见他如此识相,“大悦,因相与力排二人。”
适逢入侵嘉兴,胡宗宪采取示弱战术,派人送去酒劳军,使“死数百人。”其后,他协助张经,取得王江泾敌近两千人的抗倭第一次大胜。
赵文华故意将“功归宗宪”,上疏诬奏张经靡饷殃民、“养寇失机”。严嵩在朝廷推波助澜,大肆宣扬胡宗宪的功劳,恶攻击张经冒功请赏,使张经最终被冤。
扳倒张经后,赵文华的枪口又指向李天宠,“谤天宠嗜酒废事。帝遂除天宠名,而擢宗宪以代。”不久,李天宠遭劾,胡宗宪落井下石,“亦言其纵寇。帝怒,逮下狱,遂与经同死。”
攀上赵文华这棵通天大树后,胡宗宪积极参与诽谤诬陷两名正直上司,又倚仗严嵩在朝力挺,终于第三次被破格提拔为正四品的都察院“右佥都御史”。
胡宗宪为保住名位和功名,对赵文华是“耗子给猫当----拼了命地巴结”,对严嵩父子更是“岁遗金帛子女珍奇巧无数。”他甚至通过进献珍稀祥瑞动物“十白(白鹿二、白龟四、白兔、白鹊、白猴、白鸲鹆、白鹦鹉、白麂、白鼠、白黄头)”与嘉靖搭上关系,“以万寿节献秘术十四”而使“帝大悦。”赵文华死后,“宗宪结嵩益厚,威权震东南。”
胡宗宪以权力攫取财利来进一步巩固权力。他与浙江的官员交往密切,公然在宴会上接受他们赠送的金银器物。他中饱私囊,使“督府积银如山,聚如猬。”同时私生活极为混乱,“在江南亦恣情乐,自负嫪毐之器,至拥诸倡女,与幕客宣于制府”。
胡公子上行下效,公开接受地方官贿赂。飞扬跋扈的胡公子途经淳安时,因嫌驿吏接待规格不高而“倒悬之。”没想到碰上硬茬,县令是连嘉靖都敢骂的海瑞。海瑞闻讯截住胡公子,没收了他受贿的数千两金子,并派人将事情经过告知胡宗宪。
胡宗宪“所侵官帑、敛富人财物亦不赀( zī,计量)。”这些财物的用处令人大跌眼镜:抗击,保境安民!
(三)抗倭英雄
1556年2月,经赵文华力荐,胡宗宪升任直浙总督,全面主持抗倭工作,获得“东南努,悉从调取,天下兵勇,便宜征用”的特权。他大显身手,提拔重用武将戚继光和俞大遒等人,又诚邀以徐渭为首的“东南士大夫预谋议”,改变战法,将抗倭保境引入正轨。
针对“来去飚忽难测”的作战特点,胡宗宪命令建立完备的沿海防御系,在福建沿海设五大水寨,在浙江沿海设三大水寨,分别派重兵驻防;他组织编写《筹海图编》详细介绍沿海敌情、地势及应对措施,又“缮甲造舰”,造出千艘配置先进火器的战舰,交戚继光和俞大遒分率巡洋。
除制定战略战术,胡宗宪在战场上同样以身作则、冲锋陷阵。他“不拘警报有无,而亲出海洋,严督各总戮力用命,以遏海寇于方来。”上任半年后,他挥师猛攻盘踞东沈庄的徐海集团。因穷凶极恶,官兵进攻失利。胡宗宪为激励士气,“擐甲厉声叱永保兵左右列,大呼而入,瞰垒下击。”将士们士气大振,大败。
数月后,为报惨败之仇,气势汹汹侵犯会稽,“官兵莫能御。”胡宗宪令大将督促卢镗迎战被婉拒后,“夜召亲兵袭破之,达旦,诸营方知,入贺,镗大惭服。”战场上,胡宗宪时常“辄自临阵,戎服立矢石间督战。”杭州时,胡宗宪“亲登城监视,俯身堞外,三司皆股栗,惧为流矢所加,宗宪恬然视之。”这种置生死于度外的名帅风范,激励着将士们舍生忘死报国敌。
为一劳永逸消除隐患,他采纳“知兵、好奇计”的徐渭的建议,采取剿抚并举战略,令戚继光、俞大猷等痛击的同时,派人到本五岛招抚王直。他巧使离间计,使自相残。1562年,胡宗宪主持的抗倭斗争终于取得阶段性胜利:汪直被招抚,徐海兵败,“两浙倭渐平。”
喜讯传入皇宫,“帝大悦,行告庙礼,加宗宪右都御史,赐金币加等。”
此后,胡宗宪与其余进入相持阶段,双方展开拉锯战。在浙江柯梅建造战舰,胡宗宪为减轻浙江压力,故意“利其去,不击”,放纵进入福建“纵掠闽海州县。闽人大噪,为宗宪嫁祸。”遭到御史后,胡宗宪推卸责任,“劾(俞)大猷不力击,大猷遂被逮。”其后,尽管屡遭,胡宗宪仍凭借进献祥瑞物取得嘉靖欢心,步步高升至兵部尚书。
(四)折戟沉戈
1562年5月,严嵩被罢官后,严世蕃被逮捕。历来被视为严的胡宗宪屡遭,给事中罗嘉宾与御史庞尚鹏“奉诏勘之”后, 胡宗宪“扣侵边饷为常规,有‘总督银山’之号”、“上宗宪侵帑状,计三万三千(两白银),他册籍沉灭。”
御史崔栋查证,这笔巨款先后两次出自嘉兴府库。胡宗宪第一次提出一万余两,用来遣散来自广西的狼兵;第二次提出两万余两,专用于抗倭事务,如:用于赏赐敌立功士卒、抚恤伤亡士卒家属,收买情报或用于离间,均有据。崔栋回报调查结果:“宗宪无他,军中所恃有鼓舞人心者财尔。其中用间行饵,贾勇赏谋......以臣愚见,宗宪可原。”
胡宗宪的自辩与调查结果相同:“臣为国除贼,用间用饵,非小惠不成大谋!”他细致申述:毛海峰部归顺后,他曾向朝廷“乞加重赏”;徐海桐乡时,他曾馈赠徐海黄金千两、增绮数十箱,使徐海眉开眼笑退兵;为诱降徐海和汪直,“费百余金”;他对戚家军“ 给饷甚厚” , 重赏有军功的士兵和幕僚,使得部下“愿出死力战守焉。”
他的解释使“帝以为然,更慰谕之”,并令其“照旧督抚地方。”
树欲静而风不止,贪腐风波刚过,胡宗宪又被南京给事中陆凤仪“劾其严及欺贪十大罪”,再次被逮捕至京城审问。嘉靖出面干涉:“胡宗宪不是严嵩羽,朕破格提拔使用他间,没有劾过他。因为多次进献祥瑞物,才被小人们妒忌。而且他抗倭劳苦功高,现在如果判他有罪,今后谁还敢替朕抓实干?朕意,罢官放回老家养老算了!”
胡宗宪回到安徽绩溪老家过了近两年清闲子后,再次遭受灭顶之灾:御史汪汝正在查抄严罗龙文家时,竟然搜出“宗宪手书”。这是他最初被时,写给罗龙文贿求严世蕃作内援的信件,另附一道自拟圣旨。
“伪造上谕”,无异于“寿星老吃砒霜----活得不耐烦了”,胡宗宪被这道自拟圣旨直接送进。他满腹屈“自叙平贼功”,又以上次被嘉靖的宽恕理由开脱自己“以献瑞得罪言官”,同时攻讦御史汪汝正收受贿赂。嘉靖“终怜之”,把汪汝正也逮捕入狱。为了给自己辩诬,胡宗宪于狱中写下《辩诬疏》。
《辩诬疏》上奏后,犹如石沉大海。胡宗宪在绝望和悲愤中,“竟瘐(yǔ,古时候指囚犯因受刑、冻饿、生病而死在里)死。”另一说颇具文学色彩:胡宗宪写出“宝剑埋冤狱,忠魂绕白云”诗句后,身亡。1573年,明神宗即位后,为胡宗宪昭雪,“复官,谥襄懋。”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对人物的评价标准是:“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如果以此为标准,胡宗宪属典型的小人:才华横溢,品德败坏。可是,胡宗宪攀附严谋取权位,干的却是为国利民的好事。他贪腐受贿,用途却尽在抗倭。所以他的抗倭事迹被收入国史,胡宗宪亦因此在《明史》忠臣传中青史留名。
因此,胡宗宪的灰色人生给后人留下这样的启示:人性复杂多样,人物鲜活多变,没有十全十美的完人,更没有一无是处的小人。所以,我们绝对不能以非黑即白的幼稚思维,来评判人物(尤其是历史人物)!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