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自珍在诗集《己亥杂诗》中,收录了哪首最脍炙人口的诗?
提起晚清诗坛的健将,龚自珍的知名度数得上前三。龚自珍一生中留下了数百首诗歌,系地收录在了诗集《己亥杂诗》之中。其中最脍炙人口的一首诗,莫过于下面这四句:“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为何在那个时候留下了这四句诗,而这首诗又为何引起了如此多的共鸣,以致广为传颂,还流传至今呢?下面为什么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这首诗是龚自珍罢官南归,路过镇江时所写的。龚自珍在诗后自注,“过镇江,见赛玉皇及风神雷神者,祷词万数。道士乞撰青词。”说明这还是一首应景之作的青词,并非特意为之。
龚自珍当年在京之时负有才名,每作一首新诗,京中士子便竞相传阅,引为谈资。但一百多年后,反而是这首无心插柳的青词流传最广。最主要的原因是,它不仅直接针砭了清朝中叶整个的一种不良风气,说出了广大士子们的心声,而且更重要的是,它在不同年代还能历久弥新,对人们提出告诫和警示。
一个出了问题,那就是“万马齐喑究可哀”。“万马齐喑究可哀”,从康雍乾三代大兴,便埋下了伏笔。到嘉庆一朝,朝廷中渐渐形成了一种不良风气,到嘉庆末年,开始出现了一种不良后果。
嘉庆十八年(1813年),天理林清与宫内内外勾结,率众攻入皇宫,险些攻下紫禁城,此为“汉、唐、宋、明未有之事”。林清进攻紫禁城的计划并非万无一失,朝廷早已接到情报,但官员们互相推诿,得过且过,谁也不把这个情报当回事,最后林清率领一帮随便拼凑起来的教众,就轻松攻入了皇城。嘉庆帝痛定思痛,总结经验教训,得出来四个字:“因循疲玩”。
因为不做事就不会做错事,每天只要照本宣科,按老一套的东西每天打卡上班就能领工资,朝廷上的官员渐渐就“因循疲玩”,得过且过了。林则徐多次上疏抨击这种不良风气,嘉庆帝也想扭转这种弊习,可惜积重难返,只好把这项艰巨的事业交给他的道光。道光刚上任时,也是一腔热血,想要完成父亲未竟的事业。但没多久,道光却颁布了一条政策,让官场因循的风气愈加严重。
这个主意,是道光的心腹大臣曹振镛提出来的。清人笔记中提到,道光刚即位时,因为奏章看不完很苦恼,曹振镛便献策说:“今天下承平,臣工好作危言,指陈阙失,以邀时誉,若遽罪之,则蒙拒谏之名。此后中外章奏,皇上无庸遍阅,但择其最小节目之错误者谴责之,则臣下震于圣明,以为察及秋毫,必无敢肆者。”
曹振镛是个出了名的好好先生,崇尚无过便是功的理念。他提出的这个建议,跟志大才疏的道光皇帝一拍即合。每有臣工上疏谏言,道光不看具体内容,而“择其最小节目之错误者谴责之”,即写错一个字,或哪句话不够通顺,便因言获罪。久而久之,不但官员们不敢做事的风气没有改良,反而更加糟糕,连话都不敢说了。
因为皇帝爱听好话,大家便报喜不报忧。等到洪秀全率领太平军时,地方官员害怕受责,瞒得一天是一天,直到太平军已经成为一股严重的威胁势力时,才为朝廷所知,军情已被严重延误。
龚自珍本人能力出众,才识过人,却因字写得不够好,进不了翰林。龚自珍意识到在清这个因循守旧的环境中,无法施展和实现自己的才情抱负,便在发生“丁香花公案”之后罢官南归,在路上写下了这些诗句。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其实龚自珍心里清楚,世间岂无人才?只是受到压制,不得发声而已。要让人才现世,不天公,而整个开明的环境和风气。否则“万马齐喑”,不仅是知识分子之哀,更是国家之哀,民族之哀了。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