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输在了起跑线上,所以要胜利只能变规则!
秦国输在了起跑线上,所以要胜利只能变规则!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一直以来,正史对秦国评价不是很好,什么“暴秦”,什么“天下苦秦久矣”等等。罪状很多,如秦赵长平一战,一次坑赵降卒二十万,还有焚书坑儒,严刑峻法,实行连坐制,建阿房宫,修骊山墓,劳民伤财的事情一件接一件……反正,很恶劣。中学学历史的时候,看到年迈的老师痛心疾首地历数秦国罪状时,我也感同身受,建立在武力和基础上的秦国干了太多坏事了,它不灭亡,简直违背人类文明。
但随着岁数年长,参看的史料多了,也刷新之前的三观。我对秦国也越来越有好感,特别是秦国艰苦创业那段历史。
秦国开国先君秦非子,只是给周王放马夫,说得官气一点就是“弼马温”;与齐国、晋国、鲁国、燕国、卫国、楚国等国家的开国先君相,简直相差十万八千里。你想啊,齐国开国先君是姜太公,人家是周武王的老师;晋国的开国先君是唐叔虞,人家是周武王的;鲁国是伯禽,人家是周武王弟弟周公旦的;燕国是姬奭,他是周武王的弟弟;卫国是康叔封,他是周文王的,周武王的兄弟;反正都是皇亲国戚,只有楚国的开国先君不是,但人家也是地方的首领,一方豪杰。
所以,开局,秦国就输在起跑线上了。
然后,秦国的地理位置,用现代话说,就是老少边穷,不仅资源贫瘠,而且还狭小,“向东不能出崤函,争南不能及巴蜀”。周边的楚国、魏国、赵国以及北方的少数民族也时常欺负它,然而,秦国也只能,硬不起来。
所以,“地利”这块,秦国也沾不上光。
再次,秦国与周边的国家关系很差,这不是秦国不想跟他们好,而是他们不带秦国一起玩,原因后面会讲到。不仅如此,还时常结群去欺负他。要不是秦国是块贫瘠艰险之地,要不是“纠纠老秦,共赴国难”,估计老早就被瓜分了。
综上,在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方面,秦国一样都没有沾到,万万没想到,就是这样一个穷吊丝,居然能逆袭,笑到了最后!
秦国之所以能活过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两集,最后还来个索哈,把全盘都收入囊中,原因很多,其中一个关键因素就是:
秦国打破了阶级界线,促使了人才自由流动,极大增强了活力。
孟子说过“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人类自诞生那一天起,就有自私的基因,因为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始终是有限的,如何分配,是由领导者说了算。领导者如果格局大,心情好,就多分点;不高兴,就少分点;要是遇到了没有什么格局的领导者,不分你也奈何不了,除非你有本事干翻他,自己来当领导。但问题的是,你当了领导后,能保证均分吗?分得不合理,照样有人来干翻你。
所以,总有一部分人占据了优势资源,他们会通过各种手段,制定有利于他们的游戏规则。而且,他们还希望这个规则永远不要被暴力打破,这样,他们,孙子,世世代代都会享受到这份福泽。
于是阶级就产生了,有些人生下了就是贵族,有些人生下来就是,如果游戏规则没有被打破,就永远是这样。
诸国卑秦,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秦国出身不好,不是贵族,在齐国、韩国、赵国、魏国、燕国等国家看来,秦国就是一个穷吊丝,就要孤立你,不带你玩。
秦国也很努力改变这个状况,但实力不允许呀。
老秦人也只能熬,熬呀,熬呀,到底熬到什么时候才能出头呢?终于熬到了秦穆公时代,终于雄起了一回,把西方的戎人揍了一顿,开辟了国土千余里,也在“春秋五霸”功绩本上记了精彩一笔。
但是到了他秦孝公时代,就没有后劲了。
一年的冬天,秦国第三十一代国君秦孝公站在函谷关的城墙上,狠狠地下了改革的决心:
麻蛋的,必须要改变游戏规则了,否则的没法玩下去了!
他要变法,他要招人才,他要打破阶级界限,他发布的“招贤令”,里面有一条内容是这样的:
“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如果有人能帮我出谋划策,而使秦国恢复穆公霸业的人,无论是外国的宾客,还是秦国的国人,我都让他当,领国政,甚至我可以与他一起分享秦国。
这是何等的胸怀,这是何等的魄力!
于是卫国的商鞅来了,秦孝公与商鞅一见如故,于是推行变法。商鞅变法诸多内容里面,有一条内容对于秦事力量提升至关重要,甚至一直影响至今,那就是奖励军功。
商鞅制定了二十等级爵制,并规定凡是秦国士兵一个敌人,就能够得到一级爵位,一亩良田,宅地九亩,一个仆人。以取得敌人的人头数为计算敌人数的证据,的敌人越多,得到的赏赐就越多。
就这样,平民百姓可以通过当兵敌,通向贵族阶层。这相于打开一个绿色通道,让底层百民看到了改变命运的希望。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自己子孙当上贵族,享受福泽。
于是秦国将士在战场上都是这样:脱掉铠甲,赤膊上阵,勇猛直前,左手拎着血淋淋的人头,右手夹着生擒而来的俘虏,还在不停地追敌军。
从此以后,在与六国干架的过程中,秦国很少吃亏,一直占上风。
变法有如此好处,六国不会视而不见,他们也积极变法,甚至还秦国要早,像魏国李悝变法就秦国早五十多年,楚国推动吴起变法也秦国早三十多年,韩国申不害,齐国的邹忌都积极推动变法,但他们也只是昙花一现,扬汤止沸,没有秦国那么彻底。
最主要还是六国的君主没有秦王那么有魄力,遇到守旧势力反对,就推动不下去了;说白了,他们不愿意与平民分权利,他们想维持严明的阶级等级秩序。
所以,他们不但不彻底推行变法,还仇视秦国,因为秦国自秦孝公尝到变法甜头以来,一直到秦始皇实现大一,一百多年时间里,一直在推行变法,那条绿色通道一直没有关闭。多少底层平民通过军功,通上了贵族阶层;多少六国人才纷纷涌向秦国,甚至一度垄断了“相国”这个关键岗位,像商鞅、甘茂、张仪、范睢、吕不韦等等。
人才流动,增强了活力;与民分权,也增加了参与感;所以秦国上下干活都很卖力,这也是秦国最终能灭掉六国,实现大一的内在因素。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