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一心忠于蜀汉并不是有反骨的小人 为什么诸葛亮还如此打压他呢
今天为什么小编给大家准备了:诸葛亮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魏延,字文长,是荆州义阳人氏,自入川之战前就追随了刘备,而且因为骁勇战,养士卒,且非常有魄力,非常得刘备欣赏,先是被提拔为了牙门将军,之后一跃成为镇远将军,并接下了守卫汉中的重任。相对而言,诸葛亮虽然也倚重他,提拔他,逐渐使他成为了蜀汉军中的第一人,却不像刘备那样完全放手,反而对其处处掣肘。甚至是临终之前,商议退兵之事,专门避开了魏延,并对人道,如果魏延不听从命令,就放任他自去。熟读汉末三国史,我们不难得知,魏延一心忠于蜀汉,并非什么脑后有反骨的小人,为什么诸葛亮要如此压制他,甚至要放弃他呢?
说到此处,也许有人会说,这是因为诸葛亮太过谨慎,不敢给魏延放权吧?其实不然,虽然包括司马懿在内,很多人都认为诸葛亮一向行事谨慎,不敢犯险,但其实他是一个非常有魄力的人——当初刘琮将荆州拱手让给曹,刘备出逃,他就曾建议刘备冒险火并刘琮,在曹接手之前,把荆州握在手中,是刘备不敢犯险,拒绝了这一提议。在用人方面,他也非常大胆,参军马谡从未参与过战事,他便敢力排众议,让马谡去迎战曹魏名将张郃;姜维新降,他敢将中军虎步军五六千人交到姜维手中;王平亦是降将,他敢将蜀汉最精锐的部队无当飞军交给此王平指挥。
可是为什么他一直压制魏延,防备魏延呢,甚至要将其放弃呢?《三国志·魏延传》记载:“延每随亮出,辄欲请兵万人,与亮异道会于潼关,如韩信故事,亮制而不许。”同样是《三国志·魏延传》:“秋,亮病困,密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作身殁之后退军节度,令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若不从命,军使自发。”对于诸葛亮的这些行为,小编有以下几种猜想。
一、姜维、王平服从命令,魏延却有自己的想法
诸葛亮不是刘备,他虽然用人大胆,却做不到完全放手,不管是他起用马谡之事,还是重用姜维、王平之事,都是提前做好了万全的安排,让这些人去执行。而姜维和王平,从无异议,而是严格执行命令,这样的人让诸葛亮完全放心。可是魏延不一样,虽然诸葛亮生前,他没有违抗诸葛亮的命令,但是他内心是不服的,甚至经常感慨诸葛亮怯懦,自己的大志得不到抒发。这样一个人,可能会导致很多变数,而诸葛亮“奇谋为短”,自然不敢放任魏延折腾。
魏延,性矜高,而且已经成为了蜀汉军中的第一人,“时皆避下之”,这样一个人,诸葛亮生前都仅能凭地位压制,诸葛亮去世之后,谁又能制衡的了他呢?虽然诸葛亮明白,魏延没有谋反之心,但是这样一个重臣,对于蜀汉而言,依旧是一个不稳定因素。所以不管他的遗令,有没有暗示杨仪等人除掉魏延的含义,他都是忌惮魏延的。而王平和姜维则没有这样的顾虑,毕竟这两个人都是降将,在蜀汉阵营中没有根基,再加上王平本就出身于蜀地,姜维则心怀汉室,所以诸葛亮完全信任他们。
三、诸葛亮想保护蜀汉的国运
诸葛亮一直压制魏延,防备魏延,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魏延太有魄力,很可能葬送了蜀汉的国运,毕竟子午谷奇谋一旦失败,蜀汉就有灭亡的危险。这样的赌注,诸葛亮不敢下,也不能下,毕竟他是蜀汉的臣而非君。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才一直压制魏延。可是他知道,自己生前可以压制魏延,去世之后就管不了了,为了避免酿成大祸,也为了避免内乱,他才提出了放弃魏延的想法,打算一切全凭魏延造化。而姜维和王平两人中,姜维虽然是狂热的主战派,但是他不会,也不敢像魏延那般极端,王平则仅是听令行事,不会置喙这类大事的决断。
通篇分析之后,我们不难得知,诸葛亮敢于对姜维和王平两人放权,却一直压制魏延,不是害怕魏延谋反,也不是缘于不信任,他这么做,仅是为了蜀汉的安稳。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