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明朝第六位状元,陈安阝到底死得有多冤?
陈安阝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为什么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陈安阝,字安仲,号叔恭,福建闽县人,闽南十才子之一,明朝第六位状元,也可以说是明朝最冤的状元。
陈安阝的冤,来自于明初的南北榜案。
洪武三十年(1397年)二月,大明王朝迎来了她的第六次科举会试,明太祖朱元璋反复斟酌后,选定78岁高龄的翰林学士刘三吾为主考、王府纪白信蹈为应试官,监督考试。
刘三吾的官不大,只有五品,但在明初教育界却多有建树。早在元末,他就当过广西提学,相当于广西教育厅长,明朝的科举制度条例也是由他主持制定。而且六三吾为人慷慨,在士林威望很高,被选为主考官也是情理之中。
经过评阅,考官们选出五十二名贡士。这五十二人参加了三月份的廷试,由朱元璋本人亲自出题评分,最后定陈安阝为状元、尹昌隆为榜眼、刘仕谔为探花,其余人为进士,是为春榜。
春榜的名单很快受到质疑,因为榜上五十二人全都是南方人。尽管明朝时期南方的经济文化已经超过北方,但五十二零的例实在太悬殊了,明朝前五次科举都没出现过这种情况。
更关键的是,刘三吾、白信蹈等人都是南方人,北方士子一结合分析,乖乖,怪不得没有北方人,肯定是考官搞的鬼!
愤怒的北方士子联名上疏,把状告到了朱元璋面前,朱元璋命侍读张信等12人组成阅卷小组,在落第试卷中每人再各阅十卷,增录北方人入仕。陈安阝、尹昌隆、刘仕谔三人也是阅卷小组成员,这给陈安阝的冤屈埋下了伏笔。
科举作为一种选拔预备官员的制度,跟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也注定它要在面前低头。如这种情况,朱元璋的意思已经很明确了,大明是大一王朝,科举录取出来的人不说南北均衡,但肯定要南北皆有,现在没有北方人,那就补录出几个北方人出来。
但这12人觉悟太低,没看出来朱元璋的意思,报告朱元璋这些卷子都是文理不佳,甚至有犯禁忌之语的卷子,落第很正常。
这个结果不是北方士子想看到的,更加不是朱元璋想看到的,老朱都明说增录北方士人了还这么搞,这是在裸地挑战皇权!
结果公布后,北方士子继续,北方籍的官员也纷纷请求选派得力官员,再次对考卷进行重新复核,还有人上告说刘三吾﹑白信蹈暗嘱张信等人故意以陋卷进呈。
事情闹到这种地步,不见点血是摆平不了了,朱元璋也不是类,抓着点名头就大开戒。
这年五月,刘三吾被认定为蓝玉,发配西北。白信蹈、张信被凌迟处死,陈安阝等人因阅卷时没提出不同意见,被判处流放,不久遭处死,只有戴彝、尹昌隆两人因曾建议增录北方士子而免罪。
六月,朱元璋亲自策问,取录任伯安等六十一名人,是为夏榜。
春榜都是南方人,又称南榜;夏榜都是北方人,又称北榜,这次事件也被称为南北榜案,实质上就是朱元璋为了维护南北士林认可而故意制造的性冤案。
自此之后,朱元璋终于知道南北方的差异有多大,科举开始分南北榜录取。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