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打仗为什么就费粮了 难道说不打仗就不吃饭吗
今天为什么小编给大家带来古时候打仗费粮,感兴趣的网友们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对于古时候的将军们来说,领兵打仗,粮永远是最重要的一个问题。
如说,三国时期的官渡之战,正是因为曹偷袭了袁绍的粮,才能最终打赢了官渡之战。再如,同样是三国时候,诸葛亮几次北伐,也同样曾经因为粮而犯难。围绕着粮,打出了一连串的经典战役。
但是,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有个问题却似乎非常难以理解。
照理来说,吃饭这件事,是人生活的必须条件。不管打不打仗,士兵们都要吃饭。那为什么古时候打仗的时候,粮会成为这么大的问题呢?难道说,不打仗就能节省很多粮吗?
1.古时候军制问题
中国古时候打仗,很多时候之所以会围绕着粮产生大量的问题,归根到底,首先是一个军制的问题。
中国古时候募集士兵,大致有两种形式:府兵制和募兵制。
这两种形式,在历朝历代可能叫法不同,但其核心是一致的。两者的根本性区别在于,士兵们到底要不要从事农业生产。
这两种军制,其实并无绝对意义上的优劣,要看当时的历史情况而论。如说,三国时期的曹,正是因为实行了屯田制,才能迅速强大起来。而屯田制本身,其实就是一种府兵制度。
战时,士兵们是军人;非战时,士兵们是农民,可以自给自足。
这种军制,看上去是非常有利的,可以为国家节省大量的开支。但问题是,这种军制在地盘较小的军阀混战时期,没有任何问题。可一旦是大一王朝时期,地盘过大。一旦地方军队开始在边疆屯田,地方将领们手里有兵有粮有地盘。这个时候,中央往往就无法再辖制地方军队,然后就会形成割据和叛乱。
最有名的例子,就是唐朝的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正是因为边疆的军队,有了在当地屯田的权力,节度使的权力开始迅速膨胀,然后才导致了安史之乱的发生。
所以,在古时候大一王朝的时候,绝大多数的王朝,宁愿消耗国力去远程运送粮,也不愿意在边疆给予军队屯田的权力。或者说,就算在边疆种地,也不允许军队自己去种,而是要让当地的农民去种,然后分开管理。
如此一来,士兵们只能打仗,不能种地。不管是战时还是非战时,都只能吃干饭。这对于国家的负担,无疑是相当巨大的。
2.运输问题
如果说,军制是根本原因的话。那么运输问题,就是直接原因了。
说白了,古时候的时候,国家想往前线运粮,实在是太难了。
古时候运输条件极其有限,所能用的力量,无非是人力和畜力。有的时候,或许还可以使用河运。但很多时候,如果战场附近没有河流,那就没法用河运了。
而如果使用人力和畜力的话,另外一个问题,就显得尤为突出了。
粮的消耗问题。
要知道,人和牲畜往前线运粮,这个过程中,也是需要消耗粮的。而且,消耗粮的数量,往往我们想象的要高的多。如明朝的时候,从江浙一带往北方的宣府大同前线运粮,消耗大概可以达到三一。也就是说,路上消耗三份粮,才能往前线运一份粮!
可以想象,这种情况下,如果要十万大军的开销,那就至少在后方提供四倍以上的粮才行!
而且,这还是明朝的时候。明代的生产力,起汉唐时期,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如果是唐朝或者汉朝的话,那这个消耗只会更高。
所以,如果军队不打仗的话,只在原地驻防。那消耗的,可能只是一份粮。但如果一旦打仗,加上运输这份消耗的话,军队消耗的总粮数量,就要翻上好几倍了。
3.粮仓是最大的软肋
当时,古时候的中央,也没有那么傻。不至于说非要等到开战之后,再往前线运送粮。毕竟运粮这件事,平时也是可以做的。只要在前线多修几个粮仓,然后把粮储存到粮仓里面,等到战时再开启,那问题不就全都解决了吗?
实际上,古时候的很多时候,采用的正是这种办法。
但问题是,当这种办法开始实行以后,粮仓本身就成了问题的关键。
敌人会打粮仓的主意,自己人也会打粮仓的主意。
如官渡一战当中,乌巢那个地方,就是袁绍的粮仓所在。当时按照袁绍的计划,其实是打算和曹打消耗战的。毕竟袁绍实力更加雄厚,粮也更加充足。就算是最简单的对耗,也能耗死曹。
而当时乌巢存放的粮,至少够袁绍军队半年的使用。但是,被曹烧掉了乌巢粮仓之后,袁绍的军队就只能再支撑半个月。当时正是因为面对这种局面,袁绍才不得不改变计划,选择速战,结果一败涂地。
建粮仓,就意味着给自己增添了一个天大的软肋。一旦打起仗来,不但要去想着进攻敌人,还要想着分出一部分兵力,来守住自己的软肋。
除了敌人之外,粮仓这东西,还很容易被自己人盯上。
贪污。
要知道,在中国古时候的军队当中,最大的两个贪污点,一个是吃空饷,另一个就是粮军械。
这个问题,在历朝历代当中,都一直存在着。
中央花大力气去在前线建粮仓,然后花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往前线运粮。但到了最后,除了便宜那些贪污的将领外,根本无法从实际上解决问题。
既然无法解决问题,而且又凭空增加一项软肋,古时候的朝廷,在修粮仓这件事上面,自然也就只能慎重考虑了。
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古时候一旦开始打仗,尤其是大一的时代,国家进行大规模的对外战争,对于粮的消耗,往往是一个天文数字了。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