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投降曹魏后后半生是怎么度过的?

  大家好,这里是为什么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刘禅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刘禅,字字公嗣,人称“”,却在位四十一年。公元263年,邓艾偷渡阴平,直捣成都,刘禅开门投降。在刘禅投降曹魏后,他的晚年是如何度过的?下面分司马昭司马炎两个时期,依据演义和《三国志》,分析如下。

  晋公司马昭时期:

  高平陵之变后,世人皆知,皇帝虽然还是姓曹,国家还是魏,其实天下已经是姓司马了。公元263年,名义上是曹魏灭蜀,其实是司马家族灭蜀。本来刘禅已经放弃抵抗,投降曹魏征西将军邓艾,万事大吉。却发生了意外,钟会和姜维意图作乱,反被众多魏将所。经过这次,蜀汉不少大臣遭受池鱼之灾,如蜀汉前太子刘璇、汉寿亭侯关彝也被乱军所。

  刘禅经历了这次事件,仅有樊建、张绍、谯周、正数人跟随他去洛阳。刘禅一行到了洛阳后,先受到了晋公司马昭的恐吓,后被其封为安乐公,还是可以世袭的爵位。我国古时候爵位分为五等,即公、侯、伯、子、男,由此可知安乐公乃是“公爵”,已经是爵位制度中最高的了,在它之上就是“王爵”了。当时司马昭因灭蜀之功,才从晋公进位为晋王。

  刘禅受封为安乐公后,受到了晋公司马昭的盛情款待。席间,奏完魏乐,接下来奏蜀乐时,蜀国大臣樊建、张绍、谯周、正等人皆哀伤流泪,唯安乐公刘禅喜不自禁。此种情景被司马昭看在眼里,他故意询问刘禅道:安乐公,还想念蜀国吗?

  刘禅随口答道:在这儿过得很好,并不想念蜀国了。后司马昭又问刘禅还思念蜀国吗?刘禅将正所教之言一字不差叙述而来。司马昭捧腹大笑,认为刘禅愚蠢诚实,胸无大志,对其彻底放心。演义中是这样描述的:

  昭曰:“何乃似却正语耶?”后主开目惊视曰:“诚如尊命。”昭及左右皆笑之。昭因此深喜后主诚实,并不疑虑。

image.png

  其实,这正是刘禅的高明之处,此时,蜀汉已成历史,如果自己表现得不服不忿,还想和司马昭掰手腕,这必然会引起司马昭的猜忌,后果很严重,自己身死是小,连累家人和蜀汉子民是大事。他以不输于其父刘备的“精湛演技”,安全过关,消除了司马昭的猜忌。

  如后来投降的东吴末帝孙皓,在司马炎面前不服不忿,被封为归命侯。无论是从爵位上,还是待遇上,他刘禅都差多了。演义中是这样记载的:

  皓曰:“人臣弒君及佞不忠者,则加此刑耳。”充默然甚愧。帝封皓为归命侯,子孙封中郎,随降宰辅皆封列侯。

  晋武帝司马炎时期:

  公元265年,司马昭去世,世子司马炎继承晋王之位。不久,司马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让,登基为帝,建国号“晋”。洛阳发生了改朝换代的大事,此时的安乐公刘禅看到这一桩桩、一幕幕,想到了两年前自己刚到洛阳时的情景。那时,自己小心翼翼,生怕哪一件事犯了司马昭的忌讳,招来身之祸。

  现在,主持灭蜀、取笑刘禅“乐不思蜀”的晋公去世,取而代之的是更加心狠手辣的司马炎。司马炎在其父司马昭去世后,刚刚继承晋王爵位几个月,就迫不及待逼迫曹奂禅让给自己。

  陈留王曾是汉献帝刘协登基为帝前的封号,司马炎故意将曹奂封为陈留王,这极具有侮辱性。司马炎对待司马家族曾经的老板曹魏皇帝都是这样的,对待曾经的敌人蜀汉后主刘禅和东吴末帝孙皓自然不会客气。

  如东吴孙皓,在归降晋国后,不服不忿,仅仅四年就病逝于洛阳。他去世时年仅42岁,正值壮年,这其中或许有不可告人的秘密,也未可知。

  刘禅结局:刘禅虽然在孙皓归顺前就已去世,不知道司马炎是怎么对待孙皓的。但是他知道在晋武帝司马炎时期,之前要加倍谨言慎行,才是生存之道。他将“大智若愚”到了最高境界,在归顺司马家族8年后,安全度过余生。刘禅去世时64岁,这在古时候也算长寿了。

image.png

  安乐公国结局:刘禅去世后,第六子刘恂继位为安乐公。西晋永嘉之乱时,刘恂及刘禅子孙几乎被完,只有刘禅之弟刘永的孙子刘玄逃往了成汉。成汉李雄封刘玄为安乐公,直到公元347年,东晋桓温攻入成都,灭成汉,顺便灭了安乐公国。安乐公国历三世84年。

  古时候的之君,国破家亡,妻离子散算好的,更多的是身死族灭。《三国志》中记载:

  值永嘉大乱,子孙绝灭。唯永孙玄奔蜀,李雄伪署安乐公以嗣禅后。永和三年讨李势,盛参戎行,见玄于成都也。

  刘禅及其子孙作为之君,能得终,没枉费刘禅“乐不思蜀”的一番心思。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