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时期的猪肉到底是怎么样的 猪肉为什么不受欢迎
我们在四大名著中的《水浒传》常常可以看到,梁山好汉一进小店,高呼店家:“小二来两斤黄牛肉!”,水浒传里也详细描写过鲁智深五台山吃狗肉的形象,也用了大幅度笔墨写了宋江与戴宗李逵等人在江州吃鱼。但是,作为当代中国人最普遍的主食肉类猪肉,原著中却基本没有提及,这是为什么呢?
古时候人,尤其是宋朝以前对猪肉其实很不待见,《礼记》中就有写到“诸侯无故不牛,大夫无故不羊,士无故不豕,庶人无故不食珍(豕就是猪的意思)”,由此可见古时候人认为猪肉地位在牛羊之后。
在李时珍所写的《本纲目》中,对猪肉就有如下的见解:“豕,「气味」加猪肉:酸、冷、无(一般猪肉:苦、微寒、有小。)猪油:甘、微寒、无。猪肝:苦、温、无。”李时珍认为猪肉的口感并不好,吃下去对人的身体也并不健康。
猪肉另外一个不受欢迎的原因,便是始终给人一种不干净的感觉,不光是古时候,以至现代的一些农村,很多人家圈养猪通常都是把猪圈养在厕所旁边,猪食杂,无论是什么东西,都吃下去,更喜欢在污泥粪便中打,《百纲目》引用《林氏小说》的话指出:“豕食不洁,顾谓之豕,水畜而性下喜秽也。”
猪肉在宋之后普及,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猪肉爱好者大文学家苏东坡大力推广,可是他自己在诗文《猪肉颂》也写到:“黄州好猪肉,价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这能够看出,古时候的生产力低下,即便是最普通低廉的猪肉,寻常老百姓还是没有能力把它当成主食。而宋朝的达官贵人,是不屑于去吃始终和污秽为伍的猪身上的肉的。即便是苏东坡,也是在被贬官落魄之后,方才降下身份,做一锅东坡肉的。
那么《水浒传》中好汉们动辄数斤羊牛肉,这是否是的呢?周朝羊肉通常作为祭祀品出现,慢慢往后,羊肉也只能出现在达官贵人的餐桌,直至宋朝,羊肉才慢慢普及,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公元1005年,北宋和辽在经历了二十五年的战争之后签订下了《檀渊之盟》。
双方贸易正常化,辽国的大量牛羊来到通过贸易来到宋朝,羊不再是那么稀缺的产物,也搬上了寻常人家的餐桌,两国争夺的燕云十六州有着好的牧场,本来就是优质牛羊的出口地。在战事平息之后,羊的产量大大提高,也促进了羊的普及化。但是《水浒传》的年代是在签订和平协议之前,梁山好汉偶尔吃上一顿羊肉可以理解,顿顿珍馐就太不现实了。
至于牛肉就更过于虚假了,牛一般每次只能生一胎,产量少,在古时候以农耕为主的农业,是战略物资,有重大的作用,朝廷会颁发对耕牛的保,私耕牛的人要受到刑罚,除了天子和王朝治最高层,宋朝人基本是吃不到牛肉的,《水浒传》里偏偏提的吃得最多的就是牛肉,更多的原因,可能是一种反抗精神的宣传吧。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