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不亲自夺去汉献帝的皇位,背后原因是什么?
在历史长河中,曹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吗?接下来为什么小编为您讲解。
众所周知,曹“挟天子以令诸侯”只是实现梦想的第一步,其最终目的就是把刘姓大汉改版为曹家天下,汉献帝的皇位被夺是早晚的事。
但对曹而言,他有机会废掉的皇帝,不止汉献帝,还有汉献帝他汉灵帝。
于汉献帝而论,想废掉他并付诸实施的,也不止曹,还有袁绍。
先说曹与汉灵帝。
那是在汉灵帝中平五年,即公元188年左右,冀州刺史王芬要干一件大事,废掉汉灵帝刘宏。
作为冀州刺史、封疆大吏,东汉王朝的高级干部,王芬的立场怎么会如此不坚定,野心怎么会如此勃勃?
当时汉灵帝亲小人、远贤臣,搞得天下乌烟瘴气、黄巾,确实是王芬要做这件大事的重要背景。但王芬之所以下定决心干,主要是被江湖上的术士骗子给忽悠了。
当时一个术士对他说:我夜观天象,掐指一算,宫里皇帝宠幸的那些们快嗝屁了,“天文不利宦者,黄门、常侍族灭矣”。
王芬一听,打了血一般,开始联络羽,要以平定黑山贼为名,招兵买马,准备趁汉灵帝回老家河间看望父老乡亲的机会(汉灵帝即位前是河间国解渎亭侯),发兵废掉刘宏,改立宗室合肥侯为帝。
看来不问苍生问鬼神,不看形势信大仙,古今皆然。
王芬虽然不清醒,但还算有自知之明,觉得以自己的水平发动发还差点事,就私信给曹:了,同去,同去!“以其谋告议郎曹”。
这时已过而立之年的曹,上已经较成熟,对当时的形势和时局已经有较全面的看法,可谓识局知机。曹告诉王芬:芬啊,你现在没有伊尹、霍光的威望,皇帝也没有太甲、昌邑王那样暴虐,这事现在干不得!
王芬不听劝,执意要大干快上,自然是被打成野心家,身败名。
王芬落败的直接原因,主要是灵帝有个王芬身边那个江湖骗子更高的官方大仙——太史令。
人家太史令的本职工作就是夜观天象:北方三更半夜竟有一道赤气,从东到西,横贯天际;也掐指一算,报告灵帝:北边可能有人要作乱(相对于东汉首都河南洛阳,河北河间在北),这次还是先不回老家了吧。
灵帝听人劝吃饱饭,感到有些不妙,下令王芬把招来的军队就地解散,并到洛阳述职。
王芬知道,灵帝这是要动手了,心理压力太大,索性给自己一个痛快,遂了断。
两年后,拒绝参与废黜汉灵帝的曹,又接到一封组团废皇帝的邀请函。上次要废的是老子汉灵帝,这次要拉下是汉献帝,这父子俩也是命苦。
汉献帝初平二年,公元191年正月,率十八路诸侯讨董卓的盟主袁绍,以汉献帝刘协被董卓胁持到长安、生死不明为由,要立汉室宗亲幽州牧刘虞为帝,为实现他袁家的天下野心铺平道路。
袁绍同样要拉曹下水同去,觉得念在当年两人一起扛过枪那过啥的基情上(曹与袁绍的年基情,详见“曹袁绍结伴抢新荒唐事,与成语贼喊捉贼有关”),曹肯定会纳下投名状。
孰料曹当即翻脸:十八路诸侯讨董卓,打的是勤王救驾的旗号,所以能得到天下响应,现在皇帝还没救出来,你们却要另立一个,这样天下人怎么看,你们自己玩吧,我一个人去砍董卓那厮去,“诸君北面,我自西向”。
虽然因为当事人刘虞死活不干,袁绍要废汉献帝这事不了了之,但曹的态度无疑也起了一定的作用。
从这两件事情可以看出,在曹眼里,废皇帝这事,不是不能干,是要到条件成熟才能干,必须权成败、计轻重。废立之事必须慎重,时机未到,宁可“挟天子以令诸侯”,也绝不能做皇帝,放在炉子上烤;即使权力凌驾于皇帝之上,也不做名义上的皇帝,放弃正的权力。
曹最终没有登上皇位,而是“当为周文王”,从他在皇帝废立的两次表现中,或许可以找到最初的源头。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