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控废立的东晋权臣,桓温为什么不敢篡位?

  大家好,这里是为什么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桓温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大丈夫既不能流芳百世,亦不复遗臭万年!”(一个人若不能流芳百世,那就应该遗臭万年)。这句名言出自于东晋权臣、丞相桓温。桓温在最后一次北伐中原失败后觉得自己薄西山,今后将不再有机会完成恢复神州青史留名梦想的时候,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在《世说新语》里收录了这位权臣不少的名言:“树犹如此,人为什么堪!”“既为忠臣,不得为孝子,如何?”。在这位枭雄六十二年的人生中,他三次北伐中原,驱逐胡虏,战功累累,后揽朝政十余年,纵废立。在晋廷的诏书中,将其作周公、伊尹、霍光。在后世《晋书》和王夫之的《读通鉴论》中,他又是一个阴谋篡逆的乱臣贼子。

  桓温,字元子,其父桓彝历任安东将军、中书侍郎、拜散骑常侍,后死于苏峻之乱。十八岁时桓温枕戈泣血,混入仇人丧礼之中,手刃其三子,以此而扬名天下。桓温为人豪爽,姿貌伟岸,风度不凡,后娶晋明帝司马绍嫡长女南康长公主为妻,加拜驸马都尉,成为了晋明帝的女婿。做了皇帝的女婿后,桓温开始一路官运亨通,之后更升任安西将军、荆州刺史,持节都督六州诸军事,并领护校尉,掌握了长江上游的兵权。桓温出镇荆州后,于永和三年(347年)二月挥师西进,攻灭成汉,收复丢失四十余年的益州,威名大振。晋廷以灭蜀之功加封桓温为征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临贺郡公。但厚赏的背后,晋廷也对手握重兵的桓温忌惮不已,担心他后难以控制。此时的桓温治下有八州之地,兵精粮足,也渐露不臣之心。

image.png

  永和十年(354年),四十二岁的桓温终于将朝廷内外大权尽握掌中。二月,桓温率军北伐前秦。永和十二年(356年)八月,桓温北伐河洛地区,大破羌族首领姚襄并收复洛阳。这两次北伐都收复了部分失地,虽然最终都因后援粮不继而撤回,但桓温的个人威望却被推上了巅峰。自衣冠南渡以来,东晋一直是偏安一隅只求自保,恒温的北伐将驱逐胡虏,恢复故土的理想付诸实施,使得人心振奋。朝廷加授桓温为侍中、大司马、都督中外诸军事、假黄钺,之后又获加殊礼,位在诸侯王之上。太和四年(369年)四月,桓温亲率步骑五万北伐前燕,但在之后的枋头之战中,燕国大将慕容垂大败桓温,晋军死伤三万余人,桓温也在这一战中威名扫地!

image.png

  桓温自负才能过人,久怀异志,因此发动北伐希望先建立功勋,然后回朝接受九锡,从而夺取政权。但因第三次北伐失败,声望大减,图谋不成。因此决定效仿伊尹、霍光,废立皇帝,以重立威权。太和六年(371年)十一月,桓温带兵入朝,威逼太后废除了晋帝司马奕,并迎会稽王司马昱入朝,拥立为帝,是为晋简文帝,改元咸安。东晋朝开国百余年,从未发生废立之事,桓温擅行废立,令百官震栗不已。桓温废立后,对朝中的异己力量大加废徙,而简文帝虽被立为皇帝,却形同傀儡,朝政皆由丞相桓温决定。咸安二年(372年)秋,即位仅八个月的简文帝因忧愤而崩逝,
桓温原以为简文帝临死前会禅位给自己,或让自己摄政,可结果遗诏却是让其“辅政”,太子司马曜在部分朝臣的支持下得以继位,是为晋孝武帝。

  宁康元年(373年)二月,桓温带兵入朝,拜谒皇陵,朝中大臣皆以为桓温此举是要代晋自立颠覆晋朝,但桓温只在京城待了半个月就因患病返回了封地姑孰。病渐沉重的桓温仍不忘逼朝廷加其九锡之礼,并多次派人催促。等朝臣见桓温病重,以袁宏所撰锡文不好为由借此拖延。同年七月,桓温姑孰病逝,终年六十二岁,至此锡文仍未完成。朝廷追赠桓温为丞相,谥号宣武,丧礼依照安平献王司马孚、霍光旧例。元兴二年(403年)十一月,桓玄代晋称帝,建立桓楚,追尊桓温为宣武皇帝,庙号太祖。桓温生活简朴,富有军政之才,被称为一代枭雄,但又是一个内心矛盾之人。他虽有篡权之心,却不敢走完那最后一步,他对自己的必胜没有把握,又想成一世的霸业,又恐惧身后的骂名。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