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宦官刘瑾把持朝政,杨一清是如何除掉他的?
今天为什么小编给大家带来刘瑾的故事,感兴趣的网友们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刘瑾原本姓谈,小的时候被刘顺收养,所以改为姓刘,并且当了。弘治年间,刘瑾犯了罪,谁知刚好遇到朝廷大赦,后来明孝宗就让他负责侍奉太子朱厚照。
刘瑾巧言令色,于揣测人心,颇受朱厚照信任。朱厚照即位后,刘瑾地位也随之提升,官至司礼监掌印。以他为首的八名,在朝中把持朝政、为非作歹,被时人称之为“八虎”。
八虎无恶不作,朝中上下对他们是深恶痛绝,但是碍于有皇帝撑腰,众臣皆无法将其铲除。内阁首辅刘健、谢迁等人,都曾屡次劝谏,但朱厚照始终听不进去。众人感到无力回天,无奈之下纷纷选择致仕。而刘健即使已经致仕,仍然被刘瑾陷害,削职为民。
从此以后,朝中更无人敢与八虎作对,朱厚照仍然对他们深信不疑。就在大家以为,朱厚照会继续宠信刘瑾,从而导致明朝逐渐衰败的情况下,朱厚照却突然下令,将刘瑾抓来审问,之后将其以“反逆”罪凌迟。
而这一切,都是一个叫杨一清的人设计的。众人皆不敢与刘瑾作对,朱厚照又对他深信不疑,杨一清是如何做到,智除刘瑾的呢?
杨一清于成化八年入仕,授中书舍人。后来,他又担任陕西副使督学,在陕西任职八年。入朝后,逐渐升为南京太常寺卿。弘治十五年,杨一清升任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担任陕西巡抚。由于当初在陕西任职时,杨一清常常考察边疆战事,所以在任陕西巡抚期间,杨一清多次平定边境进犯,颇受皇帝赏识。
朱厚照即位后,蒙古军再次入侵,总兵官曹雄拒绝派兵增援,无奈之下,杨一清只好率领轻骑昼夜行军赶去援助。最终在杨一清的帮助下,明军顺利击退蒙古军,朝廷升任他为右都御史。
朱厚照对杨一清很是赞赏,刘瑾见状,便暗示杨一清依附自己。可杨一清为人正直,不肯依附刘瑾,从而遭到记恨,并被刘瑾。杨一清无奈之下,便借病为由请辞。
即使这样,刘瑾仍然不肯放过他,于是“瑾诬一清冒破边费,逮下锦衣狱。”好在有大学士李东阳和王鏊求情,杨一清才被放了出来,但他仍然选择致仕,不与刘瑾正面抗衡。
后来,安化王朱寘鐇谋反,朱厚照下令起用杨一清,让他率军平叛,并让张永担任督军。谁知杨一清的军队还未到达,安化王就已经被杨一清的旧部仇钺逮捕了。
叛乱已经平定,杨一清便和督军张永一同喝酒庆祝,可是杨一清仍然满脸愁容。张永问他缘由,杨一清握着他的手说:“赖公力定反侧。然此易除也,如国家内患何。”张永问“国患”指的是什么,杨一清在他手上写了个“瑾”字。
张永随即明白,但他表示,如今刘瑾羽遍布朝野,要想对付并非易事。杨一清则认为,这一次平叛就是很好的机会。于是他建议张永,趁向皇帝献俘之际,顺便上疏揭发刘瑾的恶行。
可张永仍然担心,如果皇帝还是相信刘瑾的话,那不仅除不了对方,反而打惊蛇。杨一清又说:“言出于公必济。万一不信,公顿首据地泣,请死上前,剖心以明不妄,上必为公动。苟得请,即行事,毋须臾缓。”
就是说这件事必须要张永来说,如果皇帝不信,就跪在地上痛哭,称要剖心以证明此事不假。到时候皇帝必然为之感动,这件事就成了。张永听后很是激动,随即决定就此一搏。
之后,张永借向皇帝献俘的机会,揭发了刘瑾十七条罪状。朱厚照大吃一惊,随即下令将刘瑾抓来审问。在李东阳的推波助澜下,最后朱厚照下令将刘瑾“磔于市,枭其首,榜狱词处决图示天下。”
如此看来,除掉刘瑾杨一清的功劳是最大的,因为他是幕后谋划者。但是问题来了,为什么他一定要张永去揭发刘瑾?而朱厚照为什么会相信张永的话呢?
其实这个张永,原本就是八虎之一,但是后来他和刘瑾政见不同就闹翻了。朱厚照即位后,一直将张永视为自己的亲信。张永身兼数职,并督十二团营和总神机营的差事。由此可见,朱厚照非常信任张永,不然也不会派他去平叛了。
正因为皇帝信任张永,就像信任刘瑾一样,所以杨一清才让张永去揭发刘瑾。而朱厚照视张永为亲信,自然就相信他说的话。不过他还是不愿冤枉刘瑾,所以才坚持自己亲自去刘瑾家中调查。
结果,朱厚照在刘瑾家中发现大量违禁物,以及数百万两金银。在刘瑾常常拿在手中的扇子里,还发现了两把匕首。亲眼看到这些,朱厚照才正相信刘瑾有异心,于是下诏将其凌迟处死。
刘瑾死后,杨一清被召回,并晋升为户部尚书,后改为吏部,加太子少保。到了嘉靖朝,杨一清一步步得到重用,最后官至内阁首辅。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