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为什么敢不听刘禅命令,拒绝班师回朝呢?
蜀汉政权的覆灭是很多原因构成的合力造成的,今天为什么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这里面既有西川面积狭小,人口不多,综合国力不足的原因,也有派系倾 轧,内耗严重的问题,还有姜维以“新军事变革”为名,自废武功的特殊事件。
除此之外,蜀汉的败落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内部出现了军阀割据的局面。
东汉末年之所以天下大乱,就是因为地方行政长官——州牧掌握了军权, 至于黄巾和宦官专权对国家一的危害反倒还在其次。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过程,实质上是大军阀消灭小军阀的过程。可蜀汉集
团内部在刘备死后却出现了老军阀未灭,新军阀又粉墨登场的另类局面。蜀汉集团中第一个大军阀就是诸葛亮。判断一个人是不是军阀的关键是什么呢?我以为最关键的问题是看军队究
竟是掌握在国家手中,还是控制在个人手中。
诸葛亮最高的官职虽然是汉丞相,武乡侯,而不是大将军,但他却常常 以北伐为名,将军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同时他还在军中大肆提拔亲信,
先后将马谡、董允、姜维提拔到重要领导岗位上任职,来保证部队对自己的 绝对忠诚。
一个国家的军队被军阀控制,军队就很难为国家服务了,所以就有了“六
出祁山”而不能取中原寸土的笑话。后来,诸葛亮死了,但军阀割据的局面并没有结束。因为诸葛亮的衣钵被
姜维完整地继承了下来,可谓“薪火相传”。姜维掌权后一开始就摆出一副继承先相遗志的架式,有事没事都带着大军
到北部边境转一转,达到控制军权、树立威望、拉扰人心的目的。到了后期, 姜维则干脆不听朝廷调遺,割据一方。
《三国志.蜀书.姜维传》中记载:“五年,维率众出汉、侯和,为邓艾 所破,还住沓中。维本羁旅託国,累年攻战,功绩不立,而宦官黄皓等弄权於
内,右大将军阎宇与皓协,而皓阴欲废维树宇。维亦疑之。故自危惧,不复 还成都。”
这段话的意思是:景耀五年,姜维战败,屯兵沓中。由于姜维连年征战,
却没有什么战果,宦官黄皓与将军阎宇联合起来,想用阎宇换掉姜维。姜维知道后,害怕兵权被解除,就滞留在沓中,不回成都。
后世的“维迷”可以把姜维夸得圣人一般,但无论如何,姜维不听中央调
遣的行为就是地地道道的军阀割据,放在任何时代都是足够上军事法庭的。而阎宇并不是一个反面人物,大家不要以为和黄皓沾了边就都是坏人。而
且,另一位为《三国志》作注的历史学家孙盛则认为,罢免姜维,保举阎宇的 并不是黄皓,而是诸葛瞻和黄厥.
从史志对阎宇将军不多的叙述中,我们可以看出阎宇绝对是个标准的职业军人。《三国志.蜀书.霍峻传》中写了这样一段话:“魏之伐蜀,召宇西还,
留宇二千人,令宪守永安城。”
意思是说:钟会、邓艾伐蜀时,刘禅召阎宇西进成都救援,阎宇将军留下了二千人给罗宪,让罗宪驻守永安城,自己率领大部队奔赴成都。
与阎宇形成鲜明对的是姜维在明知邓艾的部队已经出现在成都平原时, 仍以情况不明为由,拒绝回师勤王。
我们知道剑阁是一个“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要塞,姜维是完全可以派 一部分人马在剑阁迟滞敌军,率领另一部分人马驰援成都的。凭着姜维部队的
实力,粉碎邓艾父子人数不多的小股部队应该是绰绰有余的。那样的话,蜀汉 当时的危局或许可以迎刃而解。
但姜维为什么不去回援呢?如果站在一个割据军阀的角度来看,姜维的所 作所为就很好理解了。
国家大厦将倾,军阀们想的往往并不是力挽狂澜,而是如何保存实力,以 便在投降的时候讨价还价,这是军阀的本性使然。国家灭亡了,如果姜维手中
的部队还在,那么姜维还是姜维,做不了一方诸侯,也能做个“足谷翁”,富 甲一方。但如果姜维的部队拼光了,姜维则只能沦为阶下囚。是姜维的个人利
益,导致了他在国家最危难的时候选择了袖手旁观。
姜维的梦很美满,但是姜维忘了,司马氏是不允许国家内部有军阀存在的。
姜维降魏后不久,老辣的司马昭就把他连同钟会、邓艾一勺烩了。正所谓“机关算尽,反误了卿卿性命”!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