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历史上的王朝寿命都超不过三百年?
王朝寿命超不过300年,这条魔咒为什么无法打破?下面为什么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整部中国历史看似很长,但从秦到清也就2000多年。在这两千多年中,别说超过300年,就是超过200年的王朝,都能数得过来。
2000多年的断定,主要以秦朝大一、建立中央集权开始起算。秦朝及其以后的朝代,才具有讨论的意义。
西汉210年,东汉196年,西晋东晋加在一起156年,唐朝290年,南宋北宋加在一起320年,明朝277年,清朝268年。
把加在一起的朝代,如晋和宋刨除在外,能够持续两百年的王朝,也就西汉、东汉、唐朝、明朝和清朝。总共就这5个,东汉还不够两百年,只能勉强充数。
总共5个样本数据,就很难说能够得出什么计上的规律了。所以,王朝寿命超不过300年,这个结论缺乏足够的样本支持,这么说是站不住脚的。
那么,200年以下的王朝呢?要么是时代,如南北朝和五代十国;要么是短命王朝,如秦、隋以及两晋。而短命王朝,一方面可以归类为的延续,如东晋和西晋。两宋也算,特别是南宋。一方面可以归类为一的前奏,如秦、隋。
但无论怎么归类,都不能说它们是有生命力的王朝,所以都不能成为计参照的样本。
即便可计的样本很少,我们还是要追问一下:为什么王朝寿命超不过三百年。
五个可计的王朝,或是出于偶然事件或是出于人为折腾,但其中应该有一些共通之处吧。
先看一下终结这几个王朝的事件和人祸。
西汉,算是人祸主因,内政层面豪族治、边疆层面匈奴大乱,有农民但不至于,主要就是王莽篡位,建立了一个短命的新朝。
东汉,还是人祸主因,也就是黄巾加军阀割据,到后来就彻底控制不住了。但是,其中有个天灾因素,就是东汉后期开始进入小冰河期。
唐朝,偶然事件应该算是安史之乱,直接把大唐从盛世高光打成末世至暗,加之后期皇帝无能、宦官、节度使嚣张,大唐彻底就没法玩了。
明朝,李自成攻入北京以及满清入关,都可以看作是偶然事件。因为这两个事件成功出现的概率都不高。当然也有小冰河的因素和士大夫的无能。
清朝,赶上了千古未有的大变数,中国被列强逼得只能由传向现代转变,满清贵族又不愿意放弃手中利益,所以只能以改朝换代实现这种转变。
从这些或是客观偶然或是主观人祸中,能够洞察出什么共通之处呢?只有洞察到了共通之处,我们才能抽象总结出规律,来作答三百年魔咒的问题。
跟着钱走,你将发现更多。
当然,权力、军队、结构、经济发展、矛盾,甚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等等这些,都能作为洞察的聚焦。而从各个洞察聚焦出发,你都能发现更多、给出解释。
但是,钱这个因素,却可以把以上这些全都串联起来。所以,钱更有普适性,也更具说服力。
汉初七十年无为而治,并不是治者想无为,而是刘邦等一众沛丰将领,根本就生长不出秦朝的行政能力。简单说,就是有人、有地,西汉王朝也收不上税。于是,逼不得已只能无为而治,轻徭薄赋,你们想缴多少钱就缴多少钱吧。约法省禁就是国家懒得给你清丈土地,从十五税一都降到三十税一了,你们就踏实交税吧。
但是,国家运转还得需要钱啊。这怎么办?清丈土地搞不了,数人头还是可以的,所以汉朝就死命地收人头税,也就是算赋。其实加在一起,这个税赋也不轻。但是,豪族却可以逐渐兴盛起来。原因很简单,豪族不仅有能力国家清丈土地,我有多少地、你根本就不知道;而且还可以隐匿人口,我有多少奴婢、你也算不出来。
汉武帝之后到整个东汉,中国就进入到了一个豪族时代。于是,朝堂斗争上就出现了两伙人,一伙是贤臣,也就是豪族;一伙是小人,也就是宦官,甚至外戚也可以算作小人一伙。王莽是豪族兼外戚,所以王莽的权力就足够大了,完全可以改朝换代。王莽搞篡位的时候,几乎无人阻止,大家都开心王莽当皇帝。同时,豪族与平民之间的矛盾也在西汉末期爆发了,如绿林、赤眉。关键还是钱的问题,豪族有钱却能少交税、平民没钱却要多交税。这么玩,谁受得了,只能搞战争冲突了。
知道西汉是怎么死的,也就知道东汉怎么死了。豪族和皇室的矛盾已经不可调和,所以皇帝必须亲小人,桓灵二帝就是亲宦官、亲外戚,用小人制豪族。而豪族则自诩为贤臣,掌握着道义权力。更彪悍的是,出现了四世三公老袁家这种豪族。豪族的实力太强,皇帝根本就压不住。而豪族与平民的矛盾也解不开,阶层僵化、阶层斗争直接干到阶层激化,平民就是黄巾。
顺着这个逻辑去捋,曹魏、也是怎么死的。
大唐历经李渊、李世民、李治、武则天,到了唐玄宗李隆基,可以说这时候的大唐一直是事业的上升期。为什么会上升?继承了隋朝的开创的制度以及大运河遗产,大唐只要照抄隋朝的作业,就能一直彪悍。
但是,这个作业,大唐抄得不彻底。主要就是清丈土地、大索阅貌和输籍定样这些制度,唐朝没有严格贯彻彻底。它向山东豪族和关陇贵族妥协了。所以,大唐虽然盛世,但盛世大唐一直遭遇缺钱的问题。赶上个灾年,就得东出潼关、跑到洛阳躲饥荒。连皇室和朝廷都会闹饥荒,你就说大唐有多缺钱吧。实际上,不是国家没钱,而是国家收不上钱来。因为大唐没有把隋朝的财政制度抄彻底。
唐朝是怎么解决财政问题的?不给钱但给政策。官员不是开不出工资吗,给你一块地,用地租抵工资;办公不是没经费吗,给你一笔钱,放高利贷抵工资。再不行,太宗李世民就亲自动手了,组建捉钱令史、四处去搞钱。
节度使制度是怎么来的?几十万军,国家养不起,于是继续奉行不给钱但给政策。朝廷也不管了,你们节度使自己去搞钱、自己去养兵。最后,就养出了一个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后,大唐痛定思痛,一方面是建立正常的财政制度,较创新的就是两税法;一方面是继续不给钱但给政策,把汉朝的盐铁制度给照抄了过来。但,大唐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已经失去了重整山河的机会。
明朝的财政问题更严重,同时也遭遇到了新形势。首先是明初,朱元璋搞的就是传时代的计划经济,直接消灭市场交易,于是把大元的货币危机给解决了。但是,后来总不能一直搞计划经济吧。而市场化就需要货币,于是白银成为大明的主要货币。但就是白银出问题了。一旦白银成为主要货币,大明就一定要卷入到了全球大市场,因为大航海时代已经来临。明朝白银的主要来源是本和南美,本搞禁运、欧洲搞三十年战争,大明立即遭遇货币危机。这个货币危机一直持续到大明灭亡。
李自成,有天灾的缘故;满清入关,有八旗彪悍的缘故。但从大明的角度来说,就一个字:钱,两个字:没钱。征辽饷,征出了农民。但大明就不能不征辽响吗?可以,从江南征工商税也能解决钱的问题。健康的国家财政,就应该是富人多交税而穷人少交税。但是,传王朝没有征工商税的设施和顶层设计,工商税全征到了和的腰包。你这还怎么玩。
清朝太特殊,但也不是跟钱没关系。虽然一次战争、虽然二次战争,但是大清却一直中央集权。而且,这个中央集权很强悍,满清贵族把握一切全力。大清天然就有一个支柱力量,就是满清贵族加一众包衣奴才。大明皇帝,而大清皇帝奴才。
但是,这个终结于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军就是广西一带的失业农民。五口通商后,这伙人就彻底没饭吃了。所以,洪秀全一声阿门,就搞起了太平天国运动。在这之后,朝廷的权力,主要是财政权,就落到南方督抚手中了。权力一旦放出,再想收回就登天还难了。天平天国运动之后,还有义和拳运动,也是因为钱的问题。洋人的商品大量冲击,北方农民就没法混了。洋人能带着大清官僚一起发财,但一定会在经济重构中击溃小农经济。河北和山东的农民也就折腾出了个义和拳。庚子之变后,大清朝廷彻底丧失了治的威信,灭亡也就是早晚的事情。
综上,从中能够抽象出这样一条趋势性的规律:
王朝前期百废俱兴,民间经济一定会发展,于是财政也一定会好转,老百姓有钱、国家也有钱。这时候,就是在酝酿盛世,大概率不会出问题。
王朝中期盛世至盛,国家有钱却仍需要更多的钱,而也只能创造出这么多财富。于是,向谁收税和怎么收税,就会成为非常重要的问题。而往往是富人少交税、穷人多交税。这时候,就会盛世掉头,大概率开始酝酿问题。
王朝后期衰败至死,国家是没钱、百姓也是没钱,经济一塌糊涂而屋漏总逢连阴雨。于是,哪里都要钱却哪里都找不到钱。这时候,就不要说什么概率了,肯定要出问题,而且是关系生死的问题。
为什么一定要出现这个趋势性规律呢?古时候王朝治者都是吗?古之先贤就没想去解决吗?
历代王朝都在努力去解决。如西汉的盐铁之议、大唐的两税法、北宋的王安石变法、明朝张居正的一条鞭法。可惜,这些变法都没能终结这个趋势。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