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检死后,有什么人跟着自尽以殉亡君?
【崇祯十七年三月庚戌,二十二】
这一天,崇祯皇帝的体还没有被收殓,《甲申传信录》中说:“二十二,上犹暴露,遂撤锦被以覆上,迁帝于茶庵。”
兵部武库司有一位郎中,名叫成德,字玄察,山西霍州人,进士。北京城陷之后就准备殉国,但一直不知道崇祯皇帝的下落。
这一天,他终于听到了噩耗,路过午门外时,遇到兵部尚书张缙彦,立刻冲上前去,用头去撞张缙彦的胸口,怒吼道:“若辈平不听我言,故至此!”
然后成德准备了酒,跑到东华门外的茶棚之下,痛哭着祭奠崇祯皇帝,磕头磕到头破血流。大概守卫一旁的农民军也感觉他闹腾得太凶,“贼露刃胁之”。
但此时成德已经决心赴死,毫不畏惧。
哭罢回家。家中有亲,有妻子,有妹妹。成德问妹妹:“我死,汝何依?”
妹妹说:“兄死,请先之!”
成德流泪看着妹妹自缢,自己与母亲道别,然后自缢。他的亲也自缢而死。
北京陷落之后,已经有一批勋戚大臣选择自尽。在得知崇祯皇帝的凶讯之后,又有一些悲伤的大臣像成德一样,自尽以殉亡君。
户部尚书兼侍读学士倪元璐听到崇祯皇帝死难的消息,整理衣冠,北谢天子,南谢母亲。然后饮酒告别朋友,在案几上写道:“南都尚可为。死,吾分也。慎勿棺衾以志吾痛。”
他告诉家人,必须等到崇祯皇帝安葬以后,再替他收。然后他悬梁自尽,体就一直那样悬在梁上。几天之后农民军闯进府里来,看见他依然面目如生,惊得赶快离开。
倪元璐死前还拜了关公像,另一位左都御史李邦华死前却是前往文丞相祠祭拜,随即就在祠中自缢。
李邦华认为,主辱臣死,臣之分也。他最大的遗憾是没有能够为皇太子引导一个好的去处,好的出路。死后,李邦华一直保持端坐的姿态,面色如生,农民军闯进祠中,争着上前拉扯,才发现他已经死去,顿时惊散。
大理寺卿凌义渠听到崇祯皇帝驾崩的消息,大感悲伤,用头撞柱,流血满面。悲伤之后是万念俱灰,凌义渠拿出平生的诗稿、文稿,付之一炬。然后他穿戴整齐,向着紫禁城和南方故乡叩首,给远方的父亲留言,说明自己尽忠难以尽孝,自缢而死。
右庶子周凤翔也是一样,在忠、孝之间选择了尽忠。周凤翔先赶往东华门外,对着崇祯皇帝的遗体大放悲声。回到住处就给父亲写信,表明自己要追随先帝而去,今生难报父母养育之恩,所以遗诗一首,其中有“碧血九泉依圣主,白头二老哭忠魂”一句,表达对二位老人的愧疚,然后自缢而死。两位小妾一起自尽。
许直是吏部员外郎,北京陷落之初,一个流传最广的谣言说崇祯皇帝从齐化门逃出京城。许直自己在城中走了一趟,摇头道:“四面干戈,圣驾能逃到哪里?”
不久,崇祯皇帝自尽的消息传来,许直痛不欲生,人劝他顾念父母家小,许直说:“我的兄长还在,不必担忧。”提笔写信给老父,然后自缢而死,死后身姿与颜色,如同生前。
以上只是死难者中的一部分,《爝火录》中有一份更长的名单。
这些自尽的臣子,是为京城、为崇祯皇帝、为大明的劫难而痛心,他们与后来江南自尽的一批臣子相,赴死的决绝是一样的,心痛却各不相同。
人间的悲喜剧,绝大部分都是人类自己制造的。当崇祯皇帝和贵戚、忠臣们跌下万丈深渊,命赴黄泉,或者在酷刑的练狱中苦苦挣扎的时候,李自成、刘宗敏以及众多农民军的将士们正站上他们人生的最高峰,志得意满,风光无限。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