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功臣刘伯温为什么要上表辞官归隐田园?
对刘伯温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为什么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元朝末年,天下大乱,也是能人将士建功立业、辅助明君开创新朝代一天下的时候。刘伯温就是在这个时候准备投朱元璋。刘伯温对自己的才华颇有信心,可朱元璋却不能凭借一面就认定一个人的才华。
01、名仕初见明主
据说,在二人第一次相见的时候,朱元璋准备探探刘伯温的底,就问他:“会做诗吗?”
刘伯温淡定回答:“做诗是天下儒生的必修课。”
此时,朱元璋正在吃饭,随手拿起筷子,示意刘伯温以此为题,作诗一首。
刘伯温张口就来:“一对湘江玉并看,二妃曾洒泪痕斑。”
朱元璋“哼”了一句,摇着头,不满道:“是秀才味。”
刘伯温也不慌,抬头应对:“还没完。”接着又念起下句:“汉家四百年天下,尽在张良一借问。”
这后两句诗词,便是借用了汉高祖刘邦和辅助他建功立业的张良来做题,是将自己作张良,将朱元璋作刘邦。也是寓意朱元璋得自己的辅助,定能像刘邦一样开创盛世王朝。
朱元璋一听来了精神,觉得此人也许正是能够辅助自己的能人,便留在身边。
02、急流勇退归隐田园
之后的事也的如刘伯温诗中所说,自己协助朱元璋屡建奇功,最后力挫群雄,一中国。朱元璋登记后,也是没有忘记刘伯温,一直以“老先生”称呼,而不是知乎其名。
1359年刘伯温被朱元璋“聘请”后,直至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刘伯温已经为朱元璋工作了12年。他见国家已经一,渐安定,百姓也开始安居乐业,自己定国安邦的愿望已经实现,开始萌生了退出的念头。
当然,最重要的是历国君主,待国家稳定后,就会开始大肆开国功臣,为了不使自己步上韩信、彭越的后尘,与其被“杯酒释兵权”的猜忌,不如学张良急流勇退,去过闲云野鹤的生活。因此就上表辞官归乡了。
不想,刘伯温的名声太响,虽然已成为“一介布衣”,可地方官们却不这样想,诚意伯的归来,把他们全部吸引来了。
03、小心翼翼不敌猜忌之心
他们纷纷到刘伯温府上拜谒,恳请见上一面,指导一二,可是都被拒绝门外了。直到有一天,青田县令竟然乔装扮成山野村民来拜访,这次招到了刘伯温热情款待。可是在吃饭的时候,县令透露了自己的身份,当场把刘伯温给惊住了。赶紧离席,口称“小民”,不肯再坐下吃饭,倒把县令弄得非常不安。之后再想见到刘伯温,却再也闭门不见了。
原来,刘伯温跟随朱元璋十几年,对他的脾气秉性非常熟悉,他深知朱元璋对自己的猜忌和忌惮,若让皇帝知道自己手中没有权力,却还能吸引众多官员前来相见,肯定离死期不远了。
只是伴君如伴虎,刘伯温就是怕朱元璋忌惮自己而远离朝堂,但终归没有逃过一杯药,要了自己的命。怀璧无罪,可是身在江湖,想要其身,恐怕很难。
可他将自己的毕生所学和智慧、计谋、带兵打仗的经验都写成了一本书,叫做《百战奇谋》。据说当时是为了怕皇帝忌惮,将此书销毁了。后几经波折,据说竟然被李自成拿到了此书,拜读之后惊为天人,凭借此书的方法、计策,竟然灭了大明国,是“因果报应总有时”。
能同诸葛亮在一起评价的人不多,刘伯温被称为“神机妙算”,他的故事、《烧饼歌》等至今仍被人津津乐道。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