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为什么不能给生母抚养 这么做的目的有两个好处
很多人都不了解清朝皇子和生母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为什么小编一起欣赏。
看过清宫剧的人都知道,清朝后宫中规定,在皇子满月之后,就要离开自己的生母,然后交给嫔以上的主位抚养。
这是清朝治者,在研究和总结了历朝代的很多问题和弊端后,创造出来的一套完的皇子养育、教育机制。最终就形成了皇子交给嫔妃抚养的情况,这么做主要有2个好处,也可以说是帝王们的私心。
一、防范于未然
在中国历史上很多朝代,一直被朝廷中的两大集团问题所困扰,一个是宦官集团,另一个就是外戚集团。宦官集团如果解决起来其实不难,只要不宠信就可以基本解决。但是外戚这个问题却非常的棘手。从西汉王朝吕雉开启使用外戚的先河后,外戚集团就如同一个挥之不去的梦魇一样,笼罩着历史长河中的每个朝代。
这其中最有意思,的就是东汉末年。汉灵帝皇后何氏的哥哥何进大将军,就是不折不扣的外戚集团领袖,而朝廷之中却有着十常侍这一帮宦官集团。结果,在两派火拼之后,就如同洪七公和欧阳锋在华山之巅的决战一样,互击一掌之后同归于尽。带来的后果就是群雄迭起,天下大乱,没多久大汉王朝就彻底的灭亡。
在如此之多的前车之鉴下,清朝开始反思和总结,发现了其中的奥秘,这个奥秘的核心点就是“母以子贵”四个字。
清朝治者发现,在中国历史上,很多外戚集团的产生,多是因为幼主即位母家专权,最具代表的就是东汉时期,东汉多幼帝,这就让幼帝母亲的家族,成为了一股支持后宫干政强力支撑。
而清朝治者认为养育之恩大于生育之恩,因此才将皇子交给嫔妃抚养,以此来遏制外戚集团的崛起。
二、优胜劣汰
中国自古就有一句古话“慈母多败儿,棍棒出孝子”,这句话用在皇子的身上也非常的实用。亲儿留在母亲身边抚养,容易被母亲溺爱,娇惯。这样教育出来的皇子是肯定不能承担江山社稷的。而且满人崇尚武力,认为离开母亲之后,可以锻炼自己的能力,让自己快速的成长。所以我们研究清朝历史时会发现,雍正帝和同治帝这两位皇帝,在对待生母的感情上非常的冷淡。
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制度是成功的。在这种教育环境之下,清朝历史上的所有皇帝都非常的努力进取,期间也不乏出现了有“千古一帝”之称的康熙皇帝。
三、缺点毕露
所有的事情都是看似完美,其实却有着或多或少的缺点,这种体制也一样有着自己的缺点。在清朝末期,这种被一代代清帝王所推崇的模式,被两个人打回原形,她们就是慈安和慈禧两位太后。
清朝历代帝王精于算计,却唯遗漏了女权的可能,以为都会像孝庄文一样都是贤后。却在清朝末期让慈安和慈禧两位太后钻了空子。她们的两个人看上去是在相互制衡,却是在借机发展自己的实力。就这样,两位太后的实力旗鼓相当权倾朝野。最终慈安输给了寿命,让慈禧成为了最大的赢家。
后续的事情也无需多讲,历史有着它公正的裁决。只是这样的一种体制带给我们的启示却非常的深刻,清朝帝王出于对江山社稷的私心,不仅剥夺了孩子和母亲本应有的天伦之乐,还给大清王朝挖掘了一个温柔的陷阱,让清帝国带着有几千年辉煌的封建跌入其中,并最终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精彩文章:
她14年不育,丈夫14年不娶,父亲感动,把14岁养女送丈夫延续香火
中华第一望族,先后出了36位皇后,35位宰相,成功秘诀仅6个字
清朝末年的九位封疆大吏都是谁?清朝灭亡以后,他们的结局如何?
袁世凯虽然颇具争议,却有个世界闻名的孙子,为中国奋斗了一生
俗语“家有四样,不破也亡”,说的是哪四样,现在还有道理吗?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