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爱兵如子,败走麦城时身边怎么没人跟随?
大家好,这里是为什么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关羽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说到关羽,大家都不陌生。小编还记得小时候过年,就用关公张飞像做门神,一个青龙偃月刀,一个丈八蛇矛,无不是威风凛凛,器宇轩昂。那么,这位生于时局动荡三国时期的的关大刀,人生最终结局是怎样的呢?我相信只要读过《三国》的人,对关羽的结局都会印象深刻,因为它的令人揪心,令人叹息。
关羽持重多思,是难得的将才,更难得的是他向来爱兵如子,对自己的部下虽然严厉,但从不胡乱鞭笞,更不会借他们撒气。但就是这样一位“心慈”的将领,在最后败走麦城的时候,身边军事却四散而去,只有寥寥数十人坚守在他身旁,同他共进退,同生死。在讲究忠义和气节的年代,这个现象实在令人费解。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析分析,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一支原本所向披靡的队伍,最终走向崩溃走向灭亡呢?
首先,襄樊之战,导致人心不稳。关于发动襄樊之战,一心想着快速求胜,但天不遂人愿,最后变成了持久战。变成持久战不要紧,如果能打胜仗,或许还可以为将士们鼓舞士气,但结果是连吃败仗,致使将士们苦不堪言,丧失战斗力和凝聚力。长期处于“被赶着走”的状态,将士们麻木了,厌倦了,也绝望了。所以,他们有了懈怠,有了抱怨。
其次,孙权火上浇油,俘虏将士亲眷,最终瓦解了关于部下取胜的决心。虽说襄樊之战导致了人心不稳,但对最后局势产生致命一击的,还是孙权的计谋,即俘虏关羽部下家属,并且厚待安抚之。当关羽的部众,知道亲眷被掳走,心中燃起了烈焰,如果趁火打铁,以救家属的名义,把握时机鼓动士气,和孙权拼死相,或许还会有一线生机。但关羽没有,他只是派人到敌营去沟通,最后使者带回来的消息是大家不必担心,家属们都好着呢。于是,将士们便“不想再挑事儿”了。
最后,孤立无援,无险可守。在关羽吃了败仗后,有利地形落入敌手,他带着部众无处遁逃,万般无奈之下,向刘封、孟达求救,但是两人都没有派出援军。于是,英雄末路,这位曾经叱咤风云,不可一世的蜀国大将,最终走向了令人痛惜难抑的不归路,令人唏嘘。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