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后汉皇帝刘知远是怎么登上皇位的?

  你了解刘知远吗?为什么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刘知远其人

  刘知远生于公元895年,当时正值唐朝晚期,天下开始混乱。等他长大后,历史给他提供了舞台。

  他出生地在如今的山西太远。他姓刘,汉朝开国皇帝刘邦也姓刘,有人可能会认为,他是刘邦的后人或宗亲。如果这么认为,那就大错特错。此刘非彼刘。刘邦是地道的汉族人,而刘知远是少数民族沙陀族人。因此,两刘之间没有任何血缘关系。

  刘知远自小时起就沉默寡言,不喜欢同人说话,性格非常内向。从性格上讲,内向的人更专注于他们喜欢的方面,一旦有机会,暴发力往往更强。这刘知远也一样,作战时非常勇猛且并不惧生死。这种人在战场上经常能以一敌百,大立战功。

image.png

  刘知远的发迹史

  刘知远年青时,正逢后唐开国皇帝李克用及其子李存勖父子在太原割据之时。于是他投军到李克用养子李嗣源军队里,当一名普通的步兵。当时,石敬瑭是李嗣源的将领。在后来的战争中,刘知远两次在点火中救出石敬瑭,是其救命恩人。于是,他经申请,就把刘知远留在自己队伍里当了一名门牙将。从此,开始了他的发迹史。

  此后,他跟随石敬瑭西伐,官职也越升越高,直到后来手握重兵,成为一方割据势力。

  公元936年,石敬瑭与包括刘知远在内的智谋集团谋划,引契丹兵入关消灭后唐夺取帝位建立新朝。契丹兵成功消灭后唐后,石敬瑭建立后晋。他将战略要地幽云十六州献给了契丹,同时每年送上大量财物进贡,且自称儿国,自己是儿皇帝。此举让天下人所不耻,包括刘知远在内的重要大臣,当时都有异议或直接反对。

  刘知远在登基尚算正派

  在反对声中,石敬瑭当了短短几年皇帝后,于公元942年死去了。之后不再向契丹称臣,关系恶化后,契丹兵对后晋宣战。注意了,在这场契丹对后晋的战争中,刘知远并末参与,而是冷眼旁观,两不相帮。他并末替他的老东家的继任者出半分力。

  经几次战争,后晋被灭亡。契丹王耶律德光称帝,建立辽国。战争有结果了,此时刘知远立即派人向耶律德光献上了投降书。而契丹王按“惯例”封刘知远为。这里的刘知远与在石敬瑭时的态度截然相反。当年他不赞同向契丹称臣,不接受耻辱条件。而此时,他是欣然接受契丹王称他为的。

image.png

  刘知远作战勇猛

  抓住精准机会,建议后汉朝

  契丹在中原建立大辽国后,以为帝位稳固了,因此开始在占领区大肆奷女,名为“打谷”。此举引起人们的极力反抗。后来契丹王见中原已经呆不下去了,于是一边一边撤离。

  此时的刘知远仍然按兵不动,既不帮契丹,也不帮反抗军。直到契丹军完全离开,而契丹王耶律德光在半路上死去后,刘知远才认为时机到了。

  于是,在公元948年,刘知远领兵进入开封,登基称帝,国号为汉,史称后汉。

  后汉建立后,全国仍有很多地区处于割据状态。刘知远于是纳用郭威等人“由汾水南下取河南、进而图天下”的意见,举兵向南攻打,一路打得很顺利,攻下了洛阳和汴京,至此,中原局势基本稳定。之后到了魏州,守将是握有重兵的杜重威。后汉军连续猛攻,杜重威反击也非常猛烈。双方兵士战死无数。但杜重威就是不投降。围困久,城中粮耗尽。此时刘知远对杜重威许下不的承诺,后来杜重威出城投降。果然没有他,还封了楚国公称号给他。

  至此中原稳定,后汉逐步稳定。

  老谋深算的刘知远

  结语:上述后汉建议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刘知远对时局事物的分析非常准确。在契丹攻打后晋时,如果刘知远参与抵抗,他很可能会最终被契丹消灭了。因此,此时他回避。

  在契丹兵对中原大肆奷女时,他同样冷眼旁观,没有参与到契丹军中,也没有参与义军去阻止。此时他知道,两边都不能得罪。

  在契丹军退出后,到了半路,耶律德光死了,他才开始行动。此时不可能返回,没有力量可以阻止他出手夺得帝位。因此,这是个最佳时机,他一出手就取得了成功。

  从上述情况,我们发现刘知远虽然沉默寡言,不喜欢说话。但行事尺度把握得很准确。其观察事物的准确性很高,时机一到立即出后,具有非常果断的性格。

  沉默寡言的人一般不关于沟通。做皇帝,对臣民思想工作是必然要有的。而这需要良好的口才能力。刘知远话说得不多,但他的老谋深算掩盖了他的缺口,最终让他成了皇帝。

  这是他的阴谋或者是智慧呢?关于这一点,大家有各自不同的见解。要看站在什么角度上看问题了。站在他刘知远的角度,那当然是智慧,而占于人们的角度上看,他确实在耍阴谋。

  刘知远为了个人皇位,不顾中原人民的苦难,任由契丹人做恶,这是应该被批判的。

  刘知远的故事说明,准确抓信机会非常关健。条件成熟再行动,往往效果更好。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