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战场冲锋陷阵,第一排士兵是不是最先牺牲的?

  据不完全计,从夏朝到清朝,有史载并且有头有尾的规模以上战役大约有4000起,足足占到了全世界战争总数的三分之一,而且其中还不乏像秦赵长平之战这种双方投入兵力多达百万的超大规模古时候战争。

  但是只要打仗那就是要死人的,特别是在古时候,医疗条件有限,即使是受了轻伤最后也可能因感染而致命。所以,很多人为了躲避兵役,就想出了一些特别的办法。

  如隋朝百姓为了不上战场,就故意自残手足,取名曰“福手福足”,以躲避兵役。既然为了不当兵自残都做得出来,那上了战场的人,多数自然还是先保命。为什么见得呢?

  因为古时候战争多数都是击溃战,自身损失超过两三成,军心就会浮动甚至会出现溃败的情况。像南北朝的刘裕在平定孙恩时,一个人在连续斩了多名敌兵后,居然吓得其余的数千敌兵溃退,几千人打一个人不是打不过,而是谁也不愿做下一个枉死鬼。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谁都不想随随便便死掉,那古时候打仗的时候冲在第一排士兵又是怎么想的呢?或者说为什么有人愿意冲在第一排呢?

image.png

  这就得先说明下古时候是怎么打仗的了。我国古时候战争基本分为3类:战、攻、守。战就是双方拉开阵势在开阔地带野战;攻就是攻城;守则是依托壁垒或者城池防御。

  守不用说,不存在冲锋;攻则设置了首登重奖,也就是第一个爬上城头往往有封候拜将的重赏(登上城头意味着敌军要失败了),即使后来战死也会荫及子孙,而且往往有将军带头,所以自然也就有人愿意冲在前面。

  但双方拉开阵势对攻的时候,怎么解决第一排这个问题呢?其实很简单。

  1、不得不站在第一排。

  古时候打仗不像电视中那样将军一声令下就一窝蜂的往前冲,而是非常讲究阵法。典型的如:步兵在前,弓兵在后,骑兵在侧翼负责迂回包抄。

  而且古时候练兵首要任务就是让士兵服从军令。孙武用宫嫔给吴王演示练兵时甚至还斩了吴王的两位爱妾,目的就是灌输绝对的服从。所以,当士兵被安排在第一排时,必须跟随整个军阵的移动,后退一定会被,装死则会被踩死。

image.png

  2、站第一排有好处。

  光伐威慑,显然作用有限,这个时候就得给点甜头。冲锋在第一排的士兵往往最先抢到战利品,并默认归士兵私有。像秦军作战时就抢着冲锋,目的就是多砍几颗人头换爵位。

  曹和袁绍大战时,也曾利用过这一点。他故意让士兵丢弃马匹财物逃跑,结果冲在前头的袁军纷纷去捡战利品,被曹军一个回马枪败。

  3、第一排死亡率低。

  这一个最关键但也是最意外的原因。当两军厮的时候,不管是第一排还是第二排士兵,死亡率其实是均等的。但在冲锋的时候却有很大区别。

  因为冲锋时必先遭遇远程武器—,不过对于刚进入射程的敌兵,是不会轻易放箭的,伤率太低不划算。只有等一定数量的敌军冲入射程内时,齐发才能造成最大的伤。

  而且往往是有一个斜上的角度。这样就会让冲在第一排的士兵成为一个盲区。所以,冲的越快,越有可能躲开,慢吞吞的走在后边反而容易成活靶子。

  此外,第一排士兵常常装备有盾牌等精良武器,为的就是抢先入敌阵后撕对方阵型,形成击溃战。显然,冲在第一排的士兵并不像想象中那样属于炮灰,反而有很大几率立功活下来。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