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后宫佳丽三千都有着不同封号 这些封号代表着什么
很多人都不了解古时候后宫封号,接下来跟着为什么小编一起欣赏。
中国古时候皇帝一般拥有众多配偶,在民间中传言皇帝“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后宫佳丽三千”等说法,这些后宫之人在宫中有着不同的封号,如昭仪、婕妤、美人、八子等等,这些封号到底代表什么意思?
远古时期帝王的后妃封号并没有严格的规定,如舜的三妃就没有尊卑高下之分,都称夫人,商始有王后,但时常有几个王后并立的情况。
周代依周礼王的后宫有了明确规定,一般是一后、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共一百二十一人,这些就是在编的后宫佳人,中国古时候帝王除宫中女性外,在宫外再有女性为者是极少的,另外帝王一般不娶同姓。
周礼也规定了帝王以下的人们娶妻的数量,这个是不能乱来的。诸侯娶九女,一妻八妾;大夫一妻二妾;士一妻一妾;庶民一妻,不许纳妾。因为我们庶民只能一妻匹配,所以我们在古时候又叫匹夫匹妇,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匹夫就是庶民。
秦始皇以后除了王后改叫皇后外,后宫嫔妃都有着不同的封号,这些封号除了代表着这些嫔妃在后宫的地位外,还和她们的待遇息息相关,历朝历代的后妃待遇还是相当不错的。秦朝后宫皇后待遇等同皇帝,二等的夫人待遇等同公爵,三等的美人秩2000石,和九卿待遇相同,五等的八子秩有千石,一个大县的主官收入还高。
汉朝后宫佳人的收入就更高了,皇后不说了,二等的夫人、三等的贵嫔收入是所有的爵位收入都不上的,四等的淑妃收入与丞相、诸侯王相同,五等的淑媛与县公同(这里的县公不是县令、县长那些官吏,是爵位的县公,收入远远高于九卿,差不多和三公一样),以下的收入依次照县侯、乡侯,亭侯、关内侯,到了十等的婕妤,收入是中2000石,和九卿一样,依次再下去又是2000石、2000石、千石、千石等等。
上面说的中2000石、2000石是什么意思可能有的朋友不太理解,顺便在这里说下汉朝官员的收入。汉朝官员最高收入的是丞相,万石,其次三公,也有几千石,再次九卿、太守,2000石,再次县令、县长,几百石不等,大约从200石到800石。2000石分2000石、2000石、中2000石,2000石打6折,就是实发1200石,2000石打7.2折,实发1440石,中2000石就是实发2000石,有些还略高一些,在汉朝最高的中2000石实发到2160石,这有点像现在的军衔制里的将军,有上、中、少将的区别。
以后皇帝的后宫基本照这个制度,除了封号名称有些改动以外,待遇都是依照官员的正一品、正二品等收入一样,有些朝代低级的嫔妃还有正七品、八品等,这些嫔妃收入就低了,也不知道够不够她们的用度。高级的除了皇后,都是从三公、九卿待遇依级递减,收入是很可观的。
皇帝后宫有封号的人数一般百多人,极少有超过200人的所谓后宫三千,那除非连宫女也算上还差不多。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