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昭有什么经历?他的历史评价如何?

  历史如何评价司马昭

  房玄龄:“世宗以睿略创基,太祖以雄才成务。事殷之迹空存,翦商之志弥远,三分天下,功业在焉。及逾剑销氛,浮淮静乱,桐宫胥怨,或所不堪。若乃体以名臣,格之端揆,周公流连于此岁,魏武得意于兹。轩悬之乐,大启南阳,师挚之图,于焉北面。壮矣哉,包举天人者也!为帝之主,不亦难乎。”

  赞曰:“世宗继文,邦权未分。三千之士,其从如云。世祖无外,灵关静氛。反虽讨贼,终为弑君。”

  毌丘俭、文钦:“忠肃宽明,乐好士,有高世君子之度,忠诚为国。”

  王经:“朝廷四方皆为之效死。”

  曹髦:“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

  张悌:“摧坚敌如折枯,荡异同如反掌,任贤使能,各尽其心,非智勇兼人,孰能如之?”

  羊祜:“先帝顺天应时,西平巴、蜀,南和吴会,海内得以休息,兆庶有乐安之心。而吴复背信,使边事更兴。夫期运虽天所授,而功业必由人而成,不一大举扫灭,则役无时得安。亦所以隆先帝之勋,成无为之化也。”

image.png

  习凿齿:“自是天下畏威怀德矣。君子谓司马大将军於是役也,可谓能以德攻矣。夫建业者异矣,各有所尚,而不能兼并也。故穷武之雄毙于不仁,存义之国丧于懦退,今一征而禽三叛,大虏吴众,席卷淮浦,俘馘十万,可谓壮矣。而未及安坐,种惠吴人,结异类之情,宠鸯葬钦,忘畴昔之隙,不咎诞众,使扬土怀愧,功高而人乐其成,业广而敌怀其德,武昭既敷,文算又洽,推是道也,天下其孰能当之哉!”

  虞世南:“克宁祸乱,南定淮海,西平庸蜀,役不逾时,厥功为重。及高贵纂位,聪明夙智,朝野欣欣,方之文武,不能竭忠叶赞,拟迹伊周,遂乃伪彦士,罪成济,自贻逆节,终享恶名。斯言之玷,不可为也。”

  王应麟:“司马师引二败以为己过,司马昭怒王仪责在元帅之言。昭之恶,甚于师。”

image.png

  王夫之:“使司马昭贾充以谢天下,天下其可谢,而天其弗亟绝之邪?己谋逆而人成之,事成而恶其人,心之不昧者也。”

  赵翼:“司马氏当魏室未衰,乘机窃权,废一帝、弑一帝而夺其位,之于,其功罪不可同语矣!”

  罗贯中:“①假意投身强哭,公然弑主待推谁?欲诛成济瞒天下,天下人人已尽知!”
“②司马当年命贾充,弑君南阙赭袍红。却将成济夷三族,欲使军民耳尽聋!”

  司马昭人物介绍

  司马昭(211年-265年9月6),字子上,河内温(今河南温县)人。三国时期曹魏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他是宣帝司马懿与张春华的次子,司马师的弟弟,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的父亲。早年随父抗蜀,多有战功。景初二年,封新城乡侯。正始初,迁洛阳典农中郎将。曹髦时,继兄司马师为大将军。专揽国政,走向代魏之路。甘露五年,魏帝曹髦死后,立曹奂为帝。景元四年,分兵遣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伐蜀,灭之。封晋公。咸熙元年三月丁丑加为晋王。咸熙二年,司马昭病死,数个月后,其子司马炎代魏称帝,建晋朝,追尊司马昭为文帝,庙号太祖。

  青年时期追随其父司马懿西拒蜀汉,东御孙吴,北伐辽东。长期的戎马生涯,造就了他非凡的和军事才干。执政后,政绩卓著,甚得民心。

  公元280年,三国归晋,结束了“鼎峙数世,干戈寻,流血百载”(《汉晋春秋辑本》卷一)的局面。司马昭为一全国作出重大贡献。他是三国后期最杰出的家和军事家,是西晋王朝的开创者之一,在历史上的作用可与曹相媲美,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封建正历史观的影响,司马昭被世人视为篡夺皇位的雄。“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成了人们描绘一切野心家、阴谋家的口头禅。这种评价似乎是对儒家纲常伦理、君臣名分不可颠倒观念的完全肯定,是极不公允的,因此很有必要来澄清事实,重新评价司马昭这个历史人物。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