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ldquo;刚rdquo;体现在哪里?崇祯帝有着怎样的骄傲与倔强?

  对朱由检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为什么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大明朝从令往后,上至帝王,下至黎庶,皆必尊之: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

  ——朱元璋

  最近网上流行一件事,那就是给中国历史上各个较著名的朝代用一个字去概括,如说“霸”秦、“强”汉、“盛”唐、“富”宋,那么向来硬气的大明王朝又是何字呢?一个“刚”字足以概括全部。

  大明的刚刚在什么地方?刚在哪怕内忧外患,依旧要先将欧洲侵略者给打出去,屯门之战、西之战和料罗海战就是最好的证据,连当时欧洲最强的葡萄牙与荷兰都战败而归;也刚在建国之初,明太祖朱元璋就立下了“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的铁誓!

  但历史是个轮回,没有哪个朝代能够正长久留存,且虽然明太祖朱元璋武能打天下,文能理朝政,但他的多疑却是个大毛病,整出了厂卫以及严苛的官员制度,给明朝的衰落埋下了伏笔。

image.png

  当初泰昌帝朱常洛就是因红丸案而驾崩,天启帝朱由校因此得以登临帝位,万万没想到他这还不记教训,后来天天服用一种名为“灵露饮”的“仙药”,最终导致全身浮肿而亡。在天启七年,也就是公元1627年的时候,由于3个全部早夭,因此在卧室中传位给弟弟朱由检,这朱由检就是我们熟悉的崇祯帝,大明王朝在拥有全部领土时最后一任皇帝。

  朱由检怎么说呢,脾气刚硬,像是老朱家的后代,上位就给宦魏忠贤给“咔嚓”办了,想要一清朝中风气;但怀在朱由检并没有接受过系的帝王教育,说白了就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他除掉了魏忠贤,却无人来制约东林人。

image.png

  此时的朝堂混乱也没有能够挑起大梁之人,更别说他治国无方,且继承了老朱家多疑、猜忌、弑的传,一方面使得文官集团膨胀,另一方面又不信任他们,17年间竟然换了17个刑部尚书和50个内阁大学士,使得国家人才凋敝。

  崇祯帝勤政吗?勤政,他是正做到了用功努力,堪称皇帝中的劳模,但他使劲都是使错了地儿,还不如嘉靖帝几十年不上朝。当时朝中也并非没有大将可用,但袁崇焕死于朱由检的猜忌,卢象升也卒于阴谋诡计,大明江山再无可用之人,不就被蜂拥而上的内忧外患给瓜分了?

  灭亡明朝治的并非满清,那个时候皇太极还被拦在山海关外面呢,正导致明朝江山破碎的罪魁祸首乃是内部的农民,其中又以李自成入京城最为著名。

  李自成本是闯王高迎祥的部下,后来发展成了一支实力强劲的农民部队,打着出“均田免赋”“平买平卖“的口号,并在1644年正月,于古都长安正式建立大顺政权,此后一路向西,3月中旬就攻到了紫禁城。

  明朝虽然此时已经薄西山,但破船尚有三千钉,这一路上的守备军也足以让李自成的农民部队损耗得七七八八,《罪惟录》就有这么一句:“后贼陷京师,多有手足创者,皆经战宁武者也。”

image.png

  李自成跟明军互相消耗,最终得利的是谁?是山海关外虎视眈眈的满蒙军队。李自成虽然没啥文化,自己就是个泥腿子出身,但好歹当了这么久的领袖,“鹤蚌相争渔翁得利”还是懂的,从而写了封信给崇祯帝,表示自己愿意投降,不仅愿意俯首臣称还肯帮忙打清军,只需要崇祯帝同意3个条件即可。

  哪三个条件?“割西北一带(给李自成),敕命封王;犒赏军队百万;无需听从诏书,无需觐见。”

  正常观念来看,肯定觉得割地就割地,总直接强吧?但问题是老朱一家别的没有,听话倒是如出一辙,祖训明明白白摆在那,崇祯帝本身还是个硬骨头,怎么可能同意李自成的要求?那是宁愿选择死亡也不肯向李自成妥协。

  3月19,崇祯帝于景山自缢,临终留下不甘的遗言:“诸臣误朕也,国君死社稷,二百七十七年之天下,一旦弃之,皆为臣所误,以至于此。”

  等3月21崇祯帝身被发现时,众人还在其衣服上看到遗书一封:“朕自登基十七年,虽朕薄德匪躬,上干,然皆诸臣误朕,致逆贼直逼京师。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朕,勿伤百姓一人。”

image.png

  那句“任贼朕,勿伤百姓一人”,是这个无能又刚直的,被赶鸭子上架的皇帝,最后的骄傲与倔强。如果朱由检曾经接受过帝王教育,或许他能成为一代中兴君主也说不定,可惜没那么多如果。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