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书生究竟是什么生活的 他们明明不屑于劳动的

  今天为什么小编给大家带来古时候书生怎么谋生的,感兴趣的网友们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早期而言,读书人在读书之余是从事生产(如种地)的,但到了明清时期,正经的读书人越来越不屑劳动,因此“不事生产”的例也越来越高。很多手无缚之力的读书人,是难以指望他们像普通农夫一样稼穑劳作,作为中一个特殊的群体,书生别有谋生法门。

古时候书生究竟是什么生活的 他们明明不屑于劳动的

  首先是在乡村作塾师。塾师的工作很简单,也很稳定,学生人数虽然不多,但可以一教就是七八、十来年。在教书的过程中,书生本人还可以继续自己的学业,不必像从事其它活动一样忙得无暇读书。

  村塾的缺点是生活较单调,像童谣里说的:“漆黑茅柴屋半间,猪窝牛圈浴锅连,牧童纵横坐,天地玄黄喊一年。”

古时候书生究竟是什么生活的 他们明明不屑于劳动的

  其次是塾师这个职业工资不高,以晚清为例,每个学生一年不过小制钱五百文,十个学生才五吊——基本上一吊钱换不到一两银子,而按《红楼梦》的说法,庄户人家一年也差不多要二十两银子。像蒲松龄那样作塾师每年收入二十两的,大约也属于塾师中的中高收入。

  因此,从塾师这个工作会派生出来的一系列的副业:如婚丧司仪,如参与诉讼,如劝解纠纷,如替人写信记账等。副业也可有一定的收入。

古时候书生究竟是什么生活的 他们明明不屑于劳动的

  塾师是较正的职业,也很体面。除此以外,还有较不体面的,如去给人当幕僚,或是去大户人家当食客——如《红楼梦》里那些陪着公子哥儿吟诗作对,起哄唱颂的清客们,虽然主人一高兴,或许打赏丰厚,但在上是较不受人待见的。曹雪芹本人就似乎作过食客,朋友劝他说:“劝君莫弹食客铗,劝君莫扣富儿门。残杯冷炙有德色,不如著书黄叶村。”

古时候书生究竟是什么生活的 他们明明不屑于劳动的

  至于考上之后会不会安排工作,这取决于朝代和考上的级别。如果考中了状元榜眼探花,那大约是仕途光明。如果是像洪秀全般连举人也考不上,基本上就是登庸无望了。一般来说,明清封建的授官对象以进士为主,也即是说,至少要在会试中扬名过关。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